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42部分

“那個,你在這裡坐會吧多坐一會”

在田程走時,邵振清才站起身,有些詫異的看著老同學,他是怎麼了?

站在公園,感覺自己似乎被耍了的邵振清看著田程的背景,好一會才反應過來,在田程離開時,他的視線似乎朝旁邊的垃圾桶看著,並沒有看著自己,難道說

幾分鐘後,在確定周圍沒人、田程已經走遠之後,邵振清才站起身來,朝著垃圾桶走去,手一伸進去,便摸到一個檔案袋似的東西。

果然

取出檔案袋邵振清的心下一喜,他甚至都沒有看,而是直接把檔案袋裝進採訪包內,他能夠意識到這檔案袋中或許正是他夢寐以求的東西——大新聞,能夠讓他成為名記的大新聞否則田程不會表現的那麼緊張。

而他這會也明白了田程為什麼表現的那麼異常,他是為了自保,至少,這不算是洩密吧這檔案袋是拾到的,並不是田程交給他的。

想到這個大新聞可能涉及到的事情,邵振清急忙朝著公園外跑去,先回到報社再說,誰知道這是什麼新聞。

“成了”

遠處的樹蔭陰影下,田程看著老同學飛快的腳步,他的唇角一揚,他了解這位老同學,他好名、好利,只要抓住那個新聞,他就會不惜一切的發出去。

人總有夢想,而老同學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個名記。

第30章 驚怒

9月12日,凌晨時分,送報紙的汽車在國安路與民富口的報亭停了下來,此時售報亭甚至都未來開門,卻有一厚疊紮成捆的報紙就被車的人扔到報亭門邊。

“今個好像早了點!”

睡在售報亭中的顧盼富聽著門外的響聲,在心裡嘀咕一聲,慢騰騰的穿起衣服手,他便拄著柺杖開啟了報亭的小鐵門。

在中國售報亭在某種程一種福利,尤其是這些設立於主幹道人行道的報亭,在南京和中國的每一個城市的主街輔街,常常走著走著,就會見到一個裝修精良的報刊零售店,而它之所以被視為福利,只是因為在經營報亭的商販絕大多數都是退役軍人,而且是傷殘退役軍人,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住在榮軍院,尤其是對那些拖家帶口的軍人,而為這些傷殘軍人謀求一份合適的工作,一直是政府甚至皇家的重要工作。

最終,政府選擇了街頭售報亭,選擇向傷殘軍人提供售報亭,作為一種安置,售報亭是無償提供的,而且免稅。

而顧盼富則是帝國二年,第一批獲得售報亭的傷殘軍人,一開始售報亭的收入並不高,甚至如果沒有每個月由皇室支出的15元“軍人恩給”,即便是住在“榮民村”他很難維持家人的生活,不過,隨著報紙越來越深入人心,尤其是多年的掃盲使得數以千萬國民得以識字的進步,而國人原本就有讀的傳統和習慣,所以很多市民早晨出門,都是首先衝到報亭,買一份報紙,坐公車去班時間,便是他們的讀報時間。

在過去的五六年間,顧盼富的這個報亭雖然不算是地處主幹道,但地段也還不錯,每個午能賣掉2500份報,全天各種報刊的銷售量可以達到4000份,再加每天能賣掉幾十包紙菸,所以,他的這個售報亭每天都能掙到十幾元甚至二十幾元,再加報亭幾處廣告位的出租,每月數百元在南京也算是“高收入群體”。

相比之下,每月皇室付給的“軍人恩給”

對顧盼富而言,更多的是一種象徵,一種個人的榮譽,所以當他每個月左手接過“軍人恩給”之後,右手就把錢捐給榮軍院和遺族基金,因為他不需要那筆錢。

對於左小腳截肢的顧盼富來說,提報從來都不是什麼輕鬆的活,每捆報紙都重達幾十斤,在過去,他曾扛著機槍行軍數百里,而現在,移動這幾十斤一疊的報紙,從來都是一個重活,誰讓他一條腿不利落。

從凌晨4點,直到5點半,顧盼富都在收拾著報亭,開門、擺架、掛報,塞報,總之一如過去一樣,當他完威所有的準備之後,街道已經出現了一些行人,賣了這麼多年的報紙,他知道,在這個鐘點出門的,往往都不會買報紙,真正買報紙的人,是那些公務員和班族,而他們出現在街頭的鐘點會在一個小時以後。

依如過去,在擺好報紙後,顧盼富便拿出幾份報紙翻看了起來,作為賣報人,他必須要知道這些報紙中有那些大新聞,這樣才能向客人推薦報紙,而有時候,一些新聞會讓他作出加報的決心,這些年雖說守著這麼一個報亭,卻積攢下近兩萬元的存款,靠的就是這個靈活,有一年,他一天賣出去了六千份報紙,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