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潰敗(第二更!求月票!求定閱!)
第第二更!求月票!求定閱!)
1625年皇太極把都城從遼陽遷到瀋陽,並在瀋陽城內著手修建皇宮。(手打小說)九年後皇太極又改稱瀋陽為“盛京”。十年後藉著中原內亂之機,得已入關的滿清遷都北京後,盛京為陪都。滿清自稱盛京是滿洲龍興之地,又安葬著兩朝皇帝。因此康熙在康熙四年以“奉天承運”之意在瀋陽設奉天府。改盛京為奉天,以表不忘本,以及對太祖太宗皇帝的追思。
雖說滿清自許“滿洲”是“祖宗之地”,奉天是“龍興之處”,但是打從庚子年10月1日,俄軍藉著平定義和團亂民的名義,佔領了“滿洲”,奪了奉天,雖說那些個滿清大臣們氣的牙癢癢,心裡頭也惱著火,可他們是真怕洋人,雖說兩年前在美國、英國以及日本的支援下,兩國簽署了“撤軍條約”,雖說許給俄國各種權益,雖說俄國人同意中國派出地方官,但俄國人就是據著“滿洲”不撤,奉天和整個“滿洲”一樣,直到現在仍然為俄國所據。
奉天雖說並不是俄國竊居東北的心臟,可卻是聯接南北的要道,尤其是在日俄戰爭爆發之後,達里尼和亞瑟港(旅順)的失去,奉天“一躍”成為了俄國在東北南部最重要的交通樞紐,從俄國本土經西伯利亞鐵路,或從海參崴經中東鐵路運往戰區的物資,大都卸於此地,從歐洲本土補充來計程車兵在滿洲里訓練之後,也在奉天集結待遇,這裡同樣也是俄軍司令部所在地。
在日俄兩軍的地圖上,奉天依還是奉天,可在中國的地圖和報紙上奉天卻早已恢復了他的本名——瀋陽。
進入三月,日、俄兩軍共投入相當於瀋陽城人口2倍的兵力、70餘萬人在瀋陽城外方圓200裡內激戰,對於日俄兩軍而言,這或許是自旅順之後規劃最大的一場戰役,而這場戰役並未像外界猜測的那樣,發展成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只不短短8天,勝負便已成定局。
3月9日的奉天,從凌晨時分,整個城市就陷入一片混亂之中,從前線撤退計程車兵在城內穿行著,街道兩側的店鋪不論是中國人的或是俄國人的都關門閉市的,在火車站,成千上萬的俄國僑民,發瘋似的朝著火車上擠著,而此時,依然有滿載著武器彈藥和各類補給品的火車進站,為了能夠離開這座城市,衣冠楚楚的俄國男人也像火車站裡的中國苦力一樣,拼命的搬卸著物資,以便能騰空車廂,讓他們坐上火車離開這個鬼地方。
空氣中隆隆的炮聲,越來越近的炮聲,無一不再提醒著奉天城內外的俄國人,奉天的陷落只是早晚的問題,儘管俄國人有保衛髒物時英勇無比的傳統,但對於這些平民來說,能做的就是趕緊離開這鬼地方,當然的其中也不乏開小差的官兵。
在俄軍司令部內,儘管經過接連多次失敗,幾乎從未品堂過勝利果實的庫羅巴特金意思志頹廢,在奉天的防禦漸趨於崩潰的邊緣之後,絕望與消極的心裡在他的心裡漫延著,從兩天前的全線撤退開始,儘管他明白,奉天的戰局已經無可避免的將要面臨失敗。但他卻不敢輕言從奉天撤退,此前的一年之中,俄軍在各個戰場連續失利,旅順的陷落,使得沙皇和俄國政府非常渴望扭轉戰局。為此從遠東、中亞甚至歐洲抽調大批部隊開往前線,整個俄國都渴望著依靠一場勝利挽回國內的危局,在國內,工人的罷工反戰,加劇著國內的危機,在沙皇迫切需要一場勝利時,庫羅巴特金並不願也不敢輕言撤退。
“自昨日,利涅維奇將軍的第一集團軍、比利傑爾林格將軍第三集團軍奉命率部放棄陣地撤退之後,儘管阻敵部隊拼命抵抗,然而日軍仍以主力迂迴追擊,自此,比較穩定的東線形勢的趨然危機起來,今日凌晨五時起,日軍鴨綠江軍轉入追擊,目前正向撫順一帶進入,第1集團軍已快速運動,向撫順方向進攻,日軍近衛師團沿蒲河向北推進,由此可以判斷的,日軍第一集團軍企圖同乃木部會師,從而將我軍合圍於奉天城下,預計日軍第一集團軍的行動將切斷我軍第第第4集團軍於昨日接到命令轉入追擊,並已於昨夜突破我軍防線,目前正像大窪東南高地一線進軍,日本第2集團軍繼續向奉天推進,由於中**隊撤出遼河防線,使得日軍第3集團軍得已藉助冰橋,越至遼河以西,已經出現在我軍後方地區,其目前應是切斷奉天與鐵嶺間的鐵路和公路。”
參謀長的彙報加劇了庫羅巴特金內心的絕望,他完全沒有想到這次收縮戰線導致全線如此嚴重的危機。
“司令官閣下,此次奉天決戰,不僅已遭失敗,同時,如果我軍不及早撤退,將有陷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