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白波諸帥的音容,王羽心中也泛起了一陣暖意,並肩作戰而來的男兒友情,是歲月也難以抹去的。
敘了一會子舊,楊奉遲疑著問道:“君侯,您何不留在洛陽呢?或者乾脆去關中,白波近十萬兄弟,都願意為您效死……您這一去,我等又該當如何適從?”
楊奉確實很茫然,得知王羽的真正身份之後,白波上下一片歡騰,都覺得有了這麼個大靠山,前途一片光明,誰想到王羽竟然棄了洛陽,回返老家,做起了青州刺史。
青州,對於他這個土生土長的河東人來說,是個太過遙遠,只存在於傳說中的一個存在。白波軍的人太多,不可能捨了鄉土,跟隨而去,就算想也做不到,這麼多人的大遷徙,需要的時間和補給將是非常恐怖的數字,誰也不可能承擔得起。
“你們只要堅守原地就可以了,平安的活下去,不正是你們的期望嗎?至於將來,呵呵,亂世總是會結束的,只要堅守本心,還怕沒有再見之期嗎?”
河東這支力量,王羽其實也挺捨不得的,但這麼多人,他不可能盡數帶走的。
說起來,他目前的隊伍就已經很龐大了,要不是姑丈胡母班拍著胸脯保證說,胡、王兩家的家業,短期內可以供養這支近萬人的部隊,王羽可能就得另做打算了。
楊奉也知道留不下王羽,他也不多糾纏,話鋒一轉,提起了另一個話題:“君侯可知,當日兄弟們為何稱你為小天師?”
“呃,”王羽下意識回答道:“不是因為大賢良師麼?”
“是,也不是。”楊奉不置可否的搖搖頭,“君侯去青州赴任,想必也是要收攏當地黃巾的,但青州黃巾跟其他地方的黃巾大不一樣……”
楊奉對青州本身沒多少了解,說的自然不如陳珪那麼詳細,他是從另一個角度解釋的。
“青州的渠帥,都是原本就擁眾數千或數萬,雄霸一方,待各地黃巾舉事後,才易幟加入的,就算當日大賢良師在時,也無法驅使自如,與他們類似的,還有黑山那些人……所以,當日大賢良師兄弟在冀州被官軍圍攻,形勢危殆,黑山、青州的兩路人馬才會按兵不動的。”
“這兩支黃巾算不上是黃巾,也沒有統一的指揮,都是各行其是,大賢良師故去後,他的弟子之中,有幾個有見地的,分別到了黑山和青州,意欲將兩地的黃巾統合起來,齊心合力,再謀大事。”
“到黑山的是張牛角的義子褚飛燕,到青州的,則是一個被稱作小天師的,大賢良師的親傳弟子……聽說此人道法高深,盡得大賢良師真傳,故而兄弟們當日才這樣稱呼君侯……”
“君侯若要收服青州黃巾,或可從此人身上著手,都是為了太平道的大業,何必兵戎相見?”
小天師?
張角親傳弟子?
這事兒還真是第一次聽說。
王羽很驚訝,他只知道青州黃巾就是後來的青州軍,覺得既然曹操能收服,自己這個小天師應該更容易,所以才盯上了青州,誰想這裡面還有不少故事呢。(未完待續)
………【一七零章 風雲變幻】………
八月時節,秋高氣爽。
晴空萬里下,正在山野間行進著的,是一支綿延數里的龐大軍列。
王羽的隊伍,比他開始預計的要龐大一些,差不多有兩萬多人。其中戰兵有八千左右,剩下的是隨軍的家屬,以及一部分仰慕王羽,願意跟他一起遷移的百姓。
八千計程車卒的裝備武器,加上兩萬人的輜重,還有從幾家諸侯那裡搜刮來的錢,最後就是董卓送來的書。
即便從東漢算起,大漢朝開國也有近二百年了,加上從西漢遺留下來積蓄,天祿閣內的藏書有著相當的數量。
這個時代,造紙術才剛剛發明出來不久,紙還沒有全面推廣應用,書多半都是寫在竹簡上的,藏書中,不乏那種用刀刻寫的典籍。
看到這些,王羽算是深刻理解,為什麼古人寫書的時候惜字如金了。刻竹簡可是體力活兒,寫書的人廢話太多的話,很容易把自己累死,不言簡意賅怎麼行呢?
由於隊伍龐大,非戰鬥人員也多,所以前進的速度並不快,王羽為了保持軍隊計程車氣體力,每天清晨出發,午後即紮營休息,使得前進的速度更加遲緩了。
從洛陽去泰山,最方便快捷的路徑是沿著黃河行進,河岸兩側都是平原地帶,還能依靠水運來運送輜重。
不過,選取這個路線的話,路程有很大一段是在東郡境內。如今的東郡,正亂得要命,黑山軍全面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