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民族及性傾向的區別,並認為這些區別都不僅僅同生理原因有關,而是從社會和心理上對生理區別作出的解釋,是為了把人劃分為不同的等級。她們所關注的不是向性別主義和種族主義挑戰,而是敦促人們徹底擯棄男性女性、黑人白人這些詞語,不要把這些詞語當作跨越時空和文化的、不可改變的、唯一的、本質上的類別。 黑人女性主義理論家胡克斯(bell hooks)是歡迎後現代女性主義的。她認為這一思潮對黑人女性主義有用。“太久以來,我們從外在和內在兩個方面為自己強加了對黑人本質的狹窄的嚴格限定的概念。後現代主義對本質主義的批判,挑戰了大眾文化和大眾意識中身份的普適性、固定性和決定性的概念,為我們開拓了自我建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的新的可能性。”(Jaggar; et al。; 82) 第三,關於話語即權力的理論。 在當代的社會理論中,事物和話語誰更重要的問題已成為人們關注的中心議題。後現代主義大師德里達曾斷言:在文字之外一切均不存在 (There is nothing outside the text。) 他試圖用話語理論去否定物質現實。後現代主義將理論概念的重心從“結構”改變為“話語”,這就使福柯、德里達等後現代主義思想家的重要性超過了以往的所有思想家。他們創造了一個新的視角,那就是: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