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後現代理論質疑宏大敘事,質疑啟蒙時代的知識,有人說女性主義與後現代主義是敵人,因為女性主義是要發現關於女性的真理,所以不能接受後現代主義質疑普遍真理的立場。如果人類失去對宏大歷史敘事的信念,世界女性的歷史將會怎樣?爭取解放的女性運動還有沒有合法性?比較極端的觀點認為,就連總體的女性主義理論也是不可能和不可取的。說它不可能是因為女性有不同的階級、種族、文化;不可取則因為“單一”和“真實”是哲學的神話。 第二,反本質主義的社會建構論。 對於後現代理論與過去的主要女性主義流派來說,前者批判基要主義(foundationalism)和本質主義(essentialism),但是社會批判比較弱;後者社會批判較強,但卻常常會陷入本質主義的陷阱。後現代女性主義挑戰本質主義,反對性別兩分和性別不平衡。 本質主義強調的是人的本質的生理和遺傳決定論,以為用自然或人性可以解釋一切,而且認為自然和人性是不會改變的。本質主義成為後現代主義抨擊的主要目標。後現代主義認為,所謂自然、人性既非故定不變,也非普遍相同,而是根據不同的社會、文化和歷史背景而有很大差異的。後現代主義強調的是變化、斷裂、矛盾和對立。後現代女性主義認為,社會背景塑造知識,意義是由歷史和語言造成的。主體不是一致的、有理性意識的,而是由話語建構的。 在西方哲學傳統中,主體一向是“非身體的抽象個人被意識的理性思想統治的”。(Jaggar; et al。; 76)假定人是理性的個人,透過教育和個人發展可以成為理性的人。後現代女性主義批判這一關於主體的理念,提出社會建構論的主體理論。 法國女性主義思想家克里斯蒂瓦最重要的理論就是她的“形成過程中的主體”理論。在這一理論中,她批判拉康,反對將主體性視為固定的、人文的本質。拉康認為,語言先於主體存在,製造主體,所以人在瞭解性別之前就進入性別語境了。而克里斯蒂瓦則認為,主體植根於無意識的過程中,在符號秩序中形成,服從法律和秩序。語言(包括男性與女性尺度)成為革命變革的潛在基礎。她關注西方心理分析的觀點中對女性和母性的看法,以及女性的生育功能必須服從父親姓名的規則,認為這是對母親身體的壓抑。“女性必須發現第三種方式,它使她們能夠接近符號秩序,而不必接受關於女性的男性模式。”(Jaggar; et al。; 78)她不願意用一種話語(女權的)取代另一種話語(男權的),而是追求改變符號秩序。 後現代主義重要思想家拉康批判了弗洛伊德式的本質主義 (Freudian essentialism),主張應以話語為中心而不應以生理學因素為中心來建構性別差異的意義。他特別提出嚴重質疑的包括俄底浦斯情結和閹割焦慮等理論。他的思想引起後現代女性主義的共鳴。維特根斯坦的反本質主義的思想也受到後現代女性主義的重視。反對本質主義的後現代女性主義不贊成力比多 (性動力) 理論,也不贊成所有人最初都是雙性戀 (bisexual) 的理論。因為這些理論都是假定性是生活的中心,而且假定性的動力是超越時間和空間的普遍存在。 法國著名女性主義者威蒂格 (Monique Wittig) 的觀點比“女性的心理為社會所強加”這一說法走得更遠,她認為,就連女人的身體也是社會造成的。女人並沒有任何“天生”的成分,女人並非生來即是女人。她反對某些激進女性主義者對所謂女性氣質的謳歌,主張真正的女性解放不僅要超越自由主義的男女機會均等的境界,而且要超越激進女性主義的女性優越論。在維蒂看來,真正的解放要消滅作為階級的男人和女人,在她理想的新社會里將只有“人”,沒有女人和男人。(賈格爾等,1989年)&nbsp&nbsp&nbsp&nbsp

四、後現代女性主義(4)

後現代女性主義對上述思想有很大共鳴,反對人們總是強調女性的生育能力及其對女性特質形成的影響。後現代女性主義者認為,福柯關於自我體驗的思想可以轉化為近代女性主義關於女性和母性的倫理。舊式的女性主義理論一向把人的特質劃分為男性氣質和女性氣質兩大類,而後現代女性主義理論則向這一劃分提出了挑戰,提醒人們注意到男女兩種性別內部各自所擁有的差別。 後現代女性主義不僅反對性別的兩分,而且反對性別概念本身,反對那種以為性別是天生的、不可改變的思想。她們不認為女性就必須具有撫養性,就應當受保護;她們十分重視性別之外的種族、階級、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