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6部分

02英名永存

想到長城是華夏文明屈辱的鑑證,再加上現在塞外草原已然平定,長城非但失了它防禦功用,甚至還成為中原大地與塞外蘆洲、匈奴交流的障礙,所以欒奕一度想要像德國拆除柏林牆一樣,將之毀滅。

但是轉念一想,長城是一個時代的產物,體現了古代中華民族不畏艱難、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超群的建築造詣,總體而言是偉大的,是值得保留和紀念的。

欒奕想留著它做個活鑑證,讓子孫後代永遠牢記他們的祖國遭遇過外來民族怎樣的欺凌,他要讓他們明白再高的牆也抵擋不住外來侵略者,唯有時刻懷揣警鐘,建立強大的軍隊才是保證國家長治久安的唯一途徑。

除此之外,欒奕還考慮到長城實在太長太大,這麼大個建築群拆除起來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實在不划算。

所以,結合這些元素,欒奕決定將長城繼續保留下去。至於長城阻礙南北交通的問題,欒奕選擇在長城一線多開九道城門,其中臨近右北平,也就是他現在途徑的這條線路上,將開鑿一座規模宏大的巨型拱形城門,城門的名字就叫座——凱旋門。以紀念聖元二十二至二十四年間,帝國大軍平定草原,收復高句麗、新羅、百濟的壯舉。

跨過長城一路南下,帝國大軍在右北平搭上駁船,沿運河一路南下,後改到進入黃河激流而上。最終趕在聖元二十四年秋收前回到了洛陽。

回京之後,欒奕做得第一件事便是親自將此行陣亡的五千六百三十七名帝國勇士的骨灰送到了建於聖元十八年,位於帝都洛陽外城東南角的凌煙宮內,並引領文武百官舉行規模宏大的朝拜儀式。

儀式上,欒奕並沒有傳金黃龍袍,而是衣著繡有五爪金龍圖案的乳白色神袍。他赤足站立於高臺之上,用他那獨有的,富有磁性的聲音高聲道:“帝國的子民們,我的兄弟姊妹。當致聖聖母的榮耀受到邪惡踐踏的時候,當帝國的威嚴遭到番邦玷汙的時候,當主母的子民們被外族人欺凌的時候。有一群人懷著對主母忠貞,對帝國的忠誠,對主內兄弟姊妹的忠愛站了出來。他們用他們鋼鐵般的意志、大無畏的精神、強健的體魄,拋頭顱灑熱血給邪惡、番邦、外族人迎頭痛擊。他們用自己生命護衛了帝國的子民、帝國的威嚴、主母的榮耀,他們就是帝國的勇士,聖殿裡的英雄。主母因有他們這樣的子女而驕傲,帝國因有他們這樣的子民而自豪……”

欒奕話剛說到這兒,臺下的文武百官、洛陽周邊的鄉紳富賈以及戰死勇士的家人代表們熱血沸騰,竟不自覺鼓起掌來。掌聲如潮,現場氣氛悲愴而又熱烈。

欒奕兩手虛抬按了許久,才止住滿眼熱淚的人們的掌聲。他頓了頓,接著道:“他們雖然死了,但他們為教會為帝國獻身的事蹟將讓世人永久銘記。同時,他們的靈魂也得到了救贖,聖母必喜樂他們,用慈愛的微笑迎接他們跨入天門,他們在哪裡獲得永生。”說到這兒,欒奕振臂高呼:“帝國的勇士永垂不朽。”

儀式自此進入**,臺下的人們同時高舉右臂來回揮舞,隨身附和聲直衝雲霄:“帝國的勇士永垂不朽。”

高呼的聲音貫徹整個洛陽,在洛陽做生意的西域及其它番邦人聽到如此雄壯的呼喊聲,無不嚇的瑟瑟發抖。

吶喊數聲,欒奕的講話進入尾聲,“讓我們祝福逝去的帝國勇士,祝他們在天國享受到無上的榮耀,祝他們過上幸福安康、無憂無慮的生活,同時也希望他們保佑世上萬物,保佑帝國長治久安,保佑他們的家人,以及我們。啊……天門!”欒奕在胸前虛劃一個十字。

臺下觀禮的人們仿而效之,“啊……天門!”

在儀式的最後,欒奕宣佈,此次陣亡的五千六百三十七名勇士的名字將被刻入凌煙殿的石碑。以後欒奕每年清明和中元(七月十五中元節,既鬼節)都會前來吊念,以示對為帝國獻身烈士的尊重。

文武百官,特別是那些武職官員聞知此言無不激動的熱淚盈眶。在他們看來,欒奕對陣亡帝國衛士的恩遇不可謂不厚,不但給他們分發大量的撫卹金,如果他們死去後家眷的日常收入失去保障,地方教會還會全力協助其尋找工作貼布家用。

如今,欒奕還特意建了這麼一座凌煙殿,寄存他們的英名,供世代華人瞻仰、祭奠和祈福,榮耀不可謂不大。

對於帝國活著的衛士而言,能獲得如此身前事、身後名,征戰時有誰會不賣命……莫說是那些普通衛士,就連在場的將軍都巴不得有一天為帝國捐軀,死後成為凌煙殿裡的一份子,讓歷代教皇和百姓頂禮膜拜,光宗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