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拼命,否則湘贛局勢最遲這幾日就有了下文了。
弗朗茨來這裡無非是為了粵漢鐵路跟未來德國在湘贛兩個資源大省內探礦權的事情,德國國內去年從遠東獲得了未來三十年將創造利潤高達五億多馬克的路權,貸款軍政府若還清只怕未來四五十年內德國政府將獲益高達近三十七億馬克,於此同時還有價值無法估算的礦產等。遠東的大蛋糕李漢送上的十分及時,此時正是德國滿地球的尋常新殖民的時候,也正是因為他跟遠東的巨大蛋糕,讓德國下定決心新建兩艘戰列巡洋艦編入遠東艦隊,守衛在德國心中地位越來越重要的遠東大陸。
照時間上來看,現在差不多新建並完成了海試的兩艘數萬噸鉅艦該過了琉球群島了(為了避免英國阻力,走的是南非麥哲倫海峽,不惜多在海上飄了一個月)。
令李漢欣喜加忌憚的是,德國人對他的勢力跟遠東的野心已經彰顯無遺。身為新崛起的列強,德國統一之後,工業實力迅速增強,李漢手上拿到的去年資料德國鋼鐵產量為一千四百一十二萬噸,是英國的近兩倍、法國的四倍。德國的商船隊總噸位達到三百四十七萬噸。商船隊規模世界排名第三,僅次於美、英兩國。德國生產的合成染料佔世界總產量的百分之八十七,德國化工產品的出口額佔世界化工產品貿易總量的百分之二十九點四,在世界工業生產總額的比重裡,德國的份額達到了百分之十九點六,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
工業實力就代表著這個時代的國家實力,依靠著雄厚的國家實力,德國野心勃勃的登上了國際政治舞臺。然而環顧左右,德國驚訝的發現世界上的殖民地已經被英國、法國等強國瓜分完畢,德國僅僅只是趕上了這場瓜分狂潮的尾聲。望著那點可憐的“殘羹冷炙”德國既憤怒又衝動,在這個“強權即公理”的時代,德國很快就採取了行動,來為自己爭奪“日光下的地盤”。《德俄再保險條約》的失效。德國與俄國的貿易戰和關稅壁壘,德國與英國在南非布林人問題上的齷齪,三國同盟的建立,英國與德國之間的“無畏艦”建造競賽,摩洛哥危機、巴爾幹危機這一系列的重大國際事件,都是德國為自己爭奪“日光下的地盤”而採取的行動所引起的結果。然而舊勢力的強大出乎這一切計劃的制定者……德皇威廉二世的意料之外。
儘管英法德三國不斷在一定範圍內做出妥協,但是德國仍固執的認為,自己的收穫卻跟它的強國身份不相符合。
經過摩洛哥危機和巴爾幹危機這兩次較量,協約國和同盟國在互相試探對方決心的同時都認識到一個重要現實:他們都還沒有做好全面戰爭的準備。
但是沒有做好戰爭準備並不代表兩個軍事集團會放棄戰爭,相反,它們都加快了備戰的腳步,幾年前開始的世界性經濟蕭條這麼快就能夠在歐州緩和,與雙方的軍備競賽不無關係,井續增長的軍火和裝備訂單讓歐州的工業家非常滿意,但是同時也使歐洲的局勢更加緊張。兩個軍事集團在瘋狂擴軍備戰的同時,也在繼續拉攏各自的同盟者。
英國盯上了大西洋對岸的美國,德國也做著同樣的打算。而英國在遠東有日本跟俄國兩個盟友,但德國卻在遠東沒有一個盟友,這曾經一度令德皇有了拉攏美國、大清組建又一個同盟的想法。只可惜,大清朝迂腐不爭氣,給英國的盟友日本、俄國欺負的連還手都不敢。所以德國拉攏美國的願望更為迫切,因為美國也是太平洋國家,它的海軍實力也不算弱,完全可以和德國一起保衛兩國在遠東地區的既得利益,共同對抗那個同樣野心勃勃的新興小列強日本並遏制沙俄的擴張。
但是讓德國失望的是,美國國內的孤立主義情緒非常之強烈,遠遠強於德凳美國人的愛國情緒,所以,美國不願為德國在遠東地區的利益涉險,雖然美國同樣不滿日俄在東北亞方向的擴張,但是相比之下,美國更看重歐洲市場,它不會為了德國而開罪英國、法國,美國的商人是狡猾的,他們很清楚歐洲的力量對比。
所以,美國政府遲遲不肯上德國的賊船,美國政客依舊保持著商人式的精明。
第二次巴爾幹危機之後,盟友奧匈帝國吃了個悶虧,塞爾維亞不受控制的擴張壯大。為了安撫他的盟友,德國向奧匈繼續許諾,儘快完成戰爭準備,助其完成吞併塞爾維亞跟巴爾幹的野心。於此同時,為了避免因為歐洲可能的戰事導致他們在遠東的龐大利益遭到損害,德國不得不考慮在遠東擁有一個實力不弱卻又必須死死依靠德國的‘準盟友’!
令德國驚喜的是,他們現在在遠東發現了一個完全符合條件的準盟友,正是李漢跟他的西部軍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