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藏”的季節。閉藏,可以理解為自然萬物的生化徵象,但更本質的,是對自然界陽氣狀態的一種描述。《內經》說:“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冬季太陽離我們很遠,可以理解為是“日失其所”的一種表現吧!
其實,在草木枯萎、萬物蟄伏的冬季,人的生命也同自然萬物一樣,受到“閉藏”的陽氣的影響而悄無聲息的發生著各種變化:處於生長期的孩子,在冬天幾乎不長身高。“萬物生長靠太陽”,看來這其中就包括我們人類自身。女性進入冬季之後,可能會有很多人出現月經推延、錯後;我們的脈象,在冬天也變得沉伏,難以觸控;實驗研究觀察到,冬天大鼠睪丸內精子的數量比之其他季節減少了近一半,這種變化應該也存在於人體的生殖系統。出現這些變化的原因,如果從現代醫學的角度解釋,就是在天氣寒冷時,體溫降低,血流緩慢,生命體細胞的代謝活動也處於一種低下的狀態,所以,所有的生機均處於低落的階段。
* 冬季是腎氣主令的時段
冬季在五行屬水,與人體的腎氣相通應。因此,冬季的人體一方面會表現出腎的功能屬性,另一方面,也最容易出現腎的病變。根據《黃帝內經》的論述,腎是生命之根,決定著壽命的長短,主持生殖系統功能;腎是封藏之本,人體精氣的藏蓄之器;腎是作強之官,決定著人的體力與智力。腎開竅於耳與二陰;五色之中,黑色是入通於腎的,因此,補腎的藥物通常都是黑色的;五味之中,鹹味入腎。
* 冬季飲食,宜食溫熱
《內經》亦有“用寒遠寒,食亦同法”的理論,即在飲食上,冬季要儘量少吃寒涼的食物,多吃溫熱性的食品,以補益人體虛弱的陽氣,因此,在冬季最好多食用辛溫之品,如羊肉、牛肉、驢肉、鮮魚等肉類,蔥、姜、花椒、茴香等調料,以及蘿蔔、韭菜、桂圓、蘋果等蔬菜水果等。但同時,由於冬季天氣寒冷,人的肌膚汗孔皆處於閉合的狀態,補益陽氣過盛,則容易導致陽鬱於內,而出現火熱內生的病症,因此,在飲食上,注意補陽與滋陰、順氣結合,是最適宜的飲食,故民間又有“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蘿蔔上了街,藥鋪不用開”的諺語。冬季在食用補陽之品的同時,應多食用一些蘿蔔類通氣的食品,並宜配食鱉、龜、鴨、鵝、藕、木耳等護陰之味。
* 冬季飲食,宜增苦減鹹
唐代養生大家孫思邈有“春月少酸宜食甘,冬月宜苦不宜鹹,夏月增辛減卻苦,秋月辛省便加酸,冬月少鹹甘略戒,自然五臟各平安”的養生要訣,格外強調冬季少食鹹味,宜食苦味。我們前面說過,鹹味是入腎的,但冬天飲食鹹味太過反易傷腎,因鹹味食品多為寒性,最易傷陽,而人體陽氣之根在腎,腎陽被傷,則人體各個系統都會出現疾病。在《內經》就有“味過於鹹,大骨氣勞,短肌,心氣抑”的提示,認為過食鹹味,會引起腎氣、脾氣與心氣的受傷,這種損傷是多系統的,比其他五味中任何一味太過帶來的損傷都大。
少食鹹味,首要的就是減少食鹽攝入,飯菜以清淡為上。其次也要少吃或不吃海鮮類食品,因海味食物雖然鮮美,卻多為鹹寒之性,最易傷陽,毀人根本。而苦味是入心的,多為溫性食品,可以養心陽、腎陽,故冬季不妨多食用一些苦味食物。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體質養生——陽虛者常見病症
體質是一個人所表現出的身體、性格、心理等方面相對穩定的素質,體質的形成有先天的因素作基礎,如父母的體質特點,母親在受孕時的身體狀況、飲食結構、精神心理狀況等都會成為子女體質的重要決定因素;有後天的影響,一個人的生存環境、飲食習性、生活習慣、人生經歷、精神狀態等均與之密切相關。因此,體質的差異是先天因素與後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一個人的體質,決定著其對某種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及其病變型別的傾向性。陽虛者常見的病症有以下幾方面:
* 脾胃虛寒症
半數以上陽虛體質會出現脾胃功能的異常,表現為對寒涼食物畏懼,或稍食用則出現胃痛。平時易出現腹脹、腹瀉,消化不良,或有堵塞感,或呃逆、反酸等。
* 女性生殖系統疾病
女性陽虛多出現月經紊亂,可有劇烈的痛經,或月經延期,或月經量少,或顏色發黑,或血崩。就像到了寒冷的冬季,江河會結冰、水流會凝固一樣,如果人體陽氣不足,人體的氣血也會執行不暢,甚至會凝滯不行,表現為一系列宮寒的徵象(女性陽氣不足,最易導致子宮寒冷,簡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