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重用心腹,提拔賢才;在於劉邦與西楚權貴的老交情以及西楚內部權貴的內槓,使其勾結外敵,隨風搖擺。

總而言之,楚漢時期人才的背楚亡漢是個普遍的現象,是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前人把其歸於領袖的用人態度以及手段而沒有從天下大勢,實際背景去探求,顯得太淺薄,太片面;失之簡單化,臉譜化,無助於對歷史真相的研究與探索;也難以解釋清楚全部資料所隱含的矛盾性,複雜性;更沒有理清歷史資料的前因後果與人物之前隱含的複雜的關係。放眼整個歷史程序來探討這種人才流向的根源方或則可以借一管而窺全豹。而筆者做的僅僅是一個開始,希望有識可以給一個更合理,更具體,更全面的探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文獻:

(1)(30)(41)(73)史記《高祖本紀》

(2)(12)(31)(52)(56)(59)(60)(68)(69)(70)(71)史記《項羽本紀》

(3)揚雄《法言義疏》

(4)史記《淮陰侯列傳》“及項梁渡淮,信杖劍從之,居戲下,無所知名。”

(5)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兵初起;以卒從項梁;梁死屬項羽為郎中;至咸陽亡從入漢;為連敖典客;蕭何言為大將軍”

(6)史記《淮陰侯列傳》“項梁敗,又屬項羽,羽以為郎中。”

(7)史記集解張晏曰:“郎中,宿衛執戟之人也。”

(8)安作璋《秦漢官制史稿》附錄之王克奇《論秦漢郎官制度》

(9)史記《樊酈滕灌列傳》“漢王賜噲爵為列侯,號臨武侯。遷為郎中,從入漢中”“沛公立為漢王,拜嬰為郎中,從入漢中”

(10)(28)(33)(47)(77)史記《淮陰侯列傳》

(11)史記《陳丞相世家》“說魏王不聽,人或讒之,陳平亡去。”

(14)張傳璽《秦漢問題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出版

(13)(15)(27)(29)(32)(37)(58)史記《陳丞相世家》

(16)(18)史記《黥布列傳》隨何語:“大王提空名以鄉楚,而欲厚自託”

(17)史記《留侯世家》良進曰:“九江王黥布,楚梟將,與項王有郄”

(19)(73)(76)史記《張耳陳餘列傳》

(20)史記《淮陰侯列傳》蒯通語

(21)(39)(46)(53)(78)史記《留侯世家》

(22)(48)汪夢川《論周秦時代的功利潮》

(23)趙文潤《重評劉邦項羽的成敗原因及其是非功過》,《人文雜誌》1982年6期

(24)邱永明《劉項用人得失和漢楚戰爭成敗》,《歷史教學問題》1991年1期

(25)(35)王銘《楚漢戰爭與劉邦、項羽用人》,《蘇州大學學報》1986年3期

(26)蔡偉《千古一宴,盡顯英雄本色》,《書屋》二〇〇二年第六期

(31)(74)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34)漢書《高惠高後文功臣表》

(36)周騁《解讀項羽》

(38)周騁《漢高祖三題》

(40)(49)夏增民《劉邦與其功臣集團關係析論》

(42)劉敏《承襲與變異:秦漢封爵的原則和作用》,《南開學報:哲社版》2002年3期

(43)(45)史記《黥布列傳》隨何語

(44)史記《秦始皇本紀》

(50)羅新《從蕭曹為相看所謂“漢承秦制”》,《北京大學學報:哲社版》1996年5期

(51)(55)(66)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54)張正明《楚國社會性質管窺》,《楚史論叢》初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10月版

(57)卜憲群《秦制,楚制與漢制》

(61)(62)(63)史記《樊酈滕灌列傳》

(64)漢書《高帝紀》

(65)史記《季布欒佈列傳》

(67)周騁《<高祖功臣侯者年表>釋讀》

(72)閻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