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內閣,張超騎馬來到皇宮。
貞觀時,李世民將皇帝號紫微宮,承乾繼位後改為紫禁宮。
紫禁宮位於皇城之北,西有夾城,東有東城,北有圓壁、曜儀之重城,整個宮城在皇城北部,又分為北宮長樂宮、東宮太子府以及紫禁皇宮。整個宮城呈凸狀,城垣高四丈八尺,寬在五丈餘,夯層厚三寸,內外皆包磚。
比起長安的太極宮,不論是氣魄上還是防衛上都是大大超過。
宮城四周的那些夾城、東城、圓壁、曜儀重城其實都是禁軍侍衛駐軍之處。
如今,駐守在宮城外的都是張超從南邊帶來的。
“安國趙王!”
侍衛們見到他來,上前行禮。
張超點了點頭,拿出自己的通行腰牌,侍衛例行的檢視了下,然後放行。
他沒有下馬,直接騎馬入宮。
身為當朝首相,太師,還是太子的老師、老丈人,張超得到了皇帝特賜的宮中騎馬的特旨。
皇帝甚至賜給了張超帶劍上朝,贊拜不名的特旨。
只不過,張超並不會真的就帶劍上朝。不過宮中很大,走路確實浪費時間,他又不太喜歡坐輦,便騎馬入宮。
御書房。
張超把內閣關於功臣領地封賜的名單和封地方案呈給承乾。
御書房裡,殿中一側,是馬周等諸位學士。翰林院有兩位承旨學士,七位學士,與內閣設定相當。這些人以馬周為首,是皇帝的工作秘書,負責備皇帝諮詢和代筆批紅。
職責和過去的散騎常侍類似,但權責更高。
授封名單很長,前面是張超為首的二十位封王,後面還有一百多個國公,和一千多公侯伯子男等。
大唐到現在,實封爵已經授了將近五千,可以說有點濫。但封地嚴格控制在中原之外,許多甚至直接封在了別人家的地盤上,比如大長公主這次受封的黃金半島,張超加封的呂宋、渤泥,那地並非無主之地,那也是有主的。
慨別人之慷,承乾是不心痛的。這也是從他爹手裡開啟的先河,最先是拿高句麗人的遼東來分封功臣,到現在,朝廷到處分封,管他有沒有主。
“太子太保這次只是在原封地上擴封了一點,朕覺得不太合適。”承乾指著遼西郡王張鐵槍的擴封條說道,“太子太保勞苦功高,理應重賞。”
承乾讓張超替父親張鐵槍選一塊封地。
“多謝陛下厚恩,臣就選訶陵島吧。”
訶陵是一個國名,在爪哇島上。東漢至隋時,中原稱爪哇為呵羅單,也有稱為耶婆提的,到了唐時稱為訶陵。早幾年,曾經遣使來朝,送了幾隻鸚鵡還派了幾個和尚來。
因送的禮太少,李世民都沒瞧的起他們。事實上,這個訶陵也只是個小國,佔據的只是爪哇的一小部分,他們自己都說不太清楚爪哇有多大。
承乾雖也是去過嶺南的,但他也只是按張超畫的圖,才知道這個訶陵在渤泥的南面,在黃金半島的東南。反正距離大唐是非常遙遠,雖然這島上也有許多土著邦國,但反正是拿人家的地來封賞功臣,尤其這還是張超自己選的,承乾當然沒意見。
李績的封地也換了,換到了張超在交州西北的趙國領的南面,位於馬江之南,那裡現在還是真臘人的地盤。封地倒是劃的很大,直接給了六百里。
但那塊地方,高山,比張超的那塊趙國領還差的多。起碼張超那裡還有好幾條大河,李績的這塊新封地,全是大山。
承乾對這個換封很高興,他對李績可沒什麼好印象。
張超提出讓李績回來後擔任兵部尚書,他本來很不滿的。把李績的封地從漠南換到真臘,很好。
長孫無忌和房玄齡的封地很好,一個換到了李泰的伊麗河谷,一個換到了李治的碎葉河谷,土地肥沃,水草豐美,尤其是位於絲綢之路上,好地方,封地也大。
馬周的封地,則緊靠著張超家的大宛谷地,在康谷的那密河谷地。
“有功則賞,這是我大唐立國之根本,很好,朕準了。”
張超這次搞的封賞,有皆大歡喜之意。上千人授爵或加封,其它貴族們也或多或少增加了一點封地面積。
對朝廷來說,反正封的都是中原四邊,甚至直接封在別人家地盤上。不管是封國公還是封縣侯,朝廷又不需要給這些貴族們俸祿。相反,每增加一塊封地,諸侯們以後經營領地,產生的稅賦,朝廷是要拿一半的。
諸侯越多,封地越多,封地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