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9部分

委員長、及淞滬戰場的高階指揮官建議及早撤出上海,進入預定陣地,對日寇實施逐次抵抗的建議但未被採納,以致加大了淞滬會戰後期的傷亡,並因潰敗失去了進入預設陣地、對日寇實施逐次抵抗、有效殲滅日寇的良機,至今仍耿耿於懷,經過又一番深思熟慮後說道:“在淞滬戰役中,我軍前期抗敵還是可以的,對敵消耗頗大,迫使敵人連連增兵。但在後期是不行的,敵多次增兵後,在我軍守衛上海嚴重不利的情況下,即已經逞現出敵對上海是勢在必奪,我對上海是萬難守住的情況,應該主動撤離而進入新的陣地,以實施逐次抵抗。但是最高當局竟然企圖,利用九國公約在輿論上強迫日寇停止侵略以消彌戰火。致使戰役時間拖得太長。特別是後期不僅對敵未起到持久消耗的作用,反形成了為了一城一地的得失 與敵進行戰略決戰的態勢。在敵先進裝備的陸海空協同作戰的強大的立體攻勢下,我方陷於嚴重地被動挨打的境地,消耗巨大,結果造成不得不撤出上海,原來制定的有組織、有計劃的逐次撤退,進入預定陣地,實施逐次抵抗,在敵人強大攻勢下變成了大潰退。潰退的將士人人自危,大大地降低了我軍計程車氣,嚴重地削弱了我軍對日軍作戰的抵抗能力,加大了我軍的人員和裝備的損失。現在日軍在佔領上海後,其氣焰更為囂張,正以得勝威猛之師,兵分三路,向我南京撲來,而其海軍的第十一艦隊又溯江而上,威脅南京的側冀,目前的南京已陷入了日軍的四面包圍之中,加上日軍空軍頻頻出動。狂轟濫炸,以淞滬戰役為例,日寇是每天都出動數十架飛機配合陸海軍作戰,形成了立體作戰的威勢,在即將到來的南京戰場的作戰,日寇還將如此,因此可以說日寇在南京的作戰,仍然是其勢甚猛、銳不可擋。而我軍新敗,敵以二十餘萬軍隊進攻上海,竟然擊敗了我九十餘萬的上海守軍,給我軍將士在戰略上造成極大的心理障礙。現在南京地區的十餘萬軍隊大多數是從上海敗退下來的部隊,若不經一番休整,補充,絕對不能勝任守衛京都的重任。因此可以斷言,守,南京是守不住的。與其戰敗失城不如儲存有生力量,主動轉移,換取時間,休整部隊。當然南京城是中國首都,若不抵抗而主動放棄,必將引起國內民眾和世界輿論對我們的蜚短流長,尤其是共產黨又要乘機對我們大勢抨擊。所以我建議在南京這個戰場上,我們應該以少數幾個師的兵力,對敵作一下象徵性的抵抗後即主動撤退,這樣既可儲存有生力量,又可搪塞譽論的抨擊。還可驕敵之兵。而日軍在佔領南京後,從官長到士兵,必定日趨驕狂而疏於防範,同時佔領南京後的日軍官兵的驕狂還會造成其內部的矛盾,此時我再伺機與敵決戰,以經過休整的憤軍攻擊其疏於防範的驕兵,必將有效地消滅其有生力量進而收復南京。當然,在坐許多都是用兵的前輩,我的看法不一定對,也不一定全面,照理說人微言輕,不該多嘴,但是由於職責所在,又不得不言,僅供參考罷了。”劉斐後面這幾句話是說給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聽的,因為劉斐開始發言時已經注意到蔣介石緊繃著的臉,透出不高興的神色。副總參謀長白崇禧,素有小諸葛之稱,認為劉斐講的頭頭是道,合情合理,在劉斐發言時即幾次向劉斐投去讚許的目光,並把頭點了又點。並不曾注意蔣介石和其他人的表情,因此對劉斐發言結束說的那幾句話,認為是劉斐說的客套話,因此說道:“國難當頭,客套話你也就不必說了,我倒是認為你的意見是對的,而且,切合實際,符合用兵之道,是確實可行的。”軍政部長何應欽對劉斐的意見從內心來說是深表贊同的,但因劉斐在發言時,提到淞滬會戰時最高當局不應依靠九國公約來試圖遏制日本以致造成後期損失慘重等語,看到蔣介石的臉上流露出明顯不高興的神色時,內心即想道:好個劉斐,黃埔一期生,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從你對南京戰守的建議來看,你還是有頭腦有材智的,可是你不該口無遮攔,連你的校長也敢抨擊了。因此未表態,支援劉斐的主張。當時擔任國防部訓練總監的南京警備司令唐生智聽了劉斐的發言暗自思忖道:“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劉斐小小的一個作戰廳廳長,黃埔一期的一個娃娃竟有如此見地,對上海會戰的得失分析得如此透徹,對下一步南京戰場的佈署憑心而論也是頗為恰當的。可是對於我個人來講,恰又是不好支援你劉斐的意見的,想當年張學良曾經因面對日寇的大舉進犯而不戰,放棄了東三省受到國內外輿論的抨擊,到如今還有人將其冠之為“不抵抗將軍”,失去首都的罪過,比失去東三省是不會小什麼的,而這個罪過,順理成章地應該是我這個南京警備司令的,我豈不又成了受國人唾罵的第二個張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