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部分

支援。作為“9·11”災難的重災區之一,華埠在各方面的恢復和重建都異常艱難,政府的救援計劃嚴重不符合華埠的特點和需要,導致華埠很少受惠於政府的幫助。

但希拉里表現出了與美國政府不同的態度,並作出了她個人的努力,2002年5月初她寫信給下城發展公司董事長懷特·海德,5月中旬下城重建公司即宣佈將有3*9郾5億美元專門用於華埠的救援專案。希拉里還說,她還就下城7000個救援申請被否決的問題和聯邦災難管理處的負責人艾爾·鮑聯絡瞭解情況,之後聯邦災難管理局即宣佈申請條件和標準已經根據情況有所調整,受惠的將達到數千人,他們是“9·11”之後因為下城經濟遭受嚴重打擊的受害商家。

紐約已經在“9·11”慘案後甦醒,其中有希拉里不容抹煞的功勞。她的一位支持者稱:“她是支援人民的,支援婦女,支援教育,贊成醫療保險,這是紐約所需要的。”

第九章 何去何從三、《親歷歷史》(1)

2003年6月9日,希拉里的回憶錄《親歷歷史》(英文字《LivingHistory》)在美國國內上市,《親歷歷史》厚達576頁,同時還將發行由希拉里親自朗讀的有聲版。封面以希拉里的一幅黑白照片作底,金色的手寫書名也出自她的手筆,當天就熱銷20萬本。面市後,希拉里和她的回憶錄便牢牢佔據了美國多數媒體的頭條位置,整個夏天,美國人在一股由她的回憶錄所颳起的希拉里風的吹拂下度過。

6月9日上午,希拉里在紐約舉行了其自傳體回憶錄的首發式。數百名讀者前往為其捧場。

她的回憶錄不僅全球發行,而且異常火爆。在曼哈頓舉行親自簽名售書時,數千人蜂擁而上。最後走出簇擁的人群時,無限欣喜的希拉里只說了一句話:“我的手都要籤斷了!”《今日美國》報認為,此書可望成為“今年出版界和政壇的頭號大事之一”。該報分析道:

稱之為出版界的大事,首先是因為兩個數字,100萬冊和800萬美元———《親歷歷史》的首版印數高達100萬冊,創下了近年來非小說類圖書首版的最高印數。而其出版商西蒙&舒斯特公司兩年前為此書與希拉里簽下800萬美元的合約,並預付了285萬美元,這一數字目前僅低於教皇約翰·保羅二世自傳的850萬美元的稿酬,以及克林頓明年出版的自傳1000萬美元的稿酬。

至於“政壇大事”,則因為美國曆史上首位女總統的競選之路可能就此起步,顯然,本書的目的,並非是說出真相,更非一個怨婦的自我表白。希拉里要在書中,以及透過此後一連串的促銷活動遍遊全國,向選民展示一個“全新的”、更為“積極”的正面形象,為數年後的大選積累政治資本。

回憶錄在美國的各大書店都成為暢銷書,而在過去通常都是唱片集或者“哈里·波特”新書才有這樣的待遇。政治家的回憶錄在希拉里之前從未受到過如此的歡迎,這或許與公眾的窺私心理有極大的關係,而希拉里除了講述她對政治的見解以及作為第一夫人的各種國內國外政治活動之外,更多的篇幅是敘述她的童年、母親、她的女兒,尤其是描述她在萊溫斯基案中的痛苦感受,並且首次披露了她在與克林頓幾近崩潰邊緣的時候曾求助於婚姻諮詢。有多少讀者是奔著性醜聞而去的就不得而知了。

回憶錄在世界各地也是一片火爆的熱銷場面,它共在世界16個國家同步發行據法國圖書市場統計,此書自發行以來一直佔據著非小說類圖書銷量第三名的位置。

中文版權的爭奪大戰曾在中國一度鬧得沸沸揚揚,最終被譯林出版社以2萬美元購得,同樣大受中國讀者歡迎,自8月3日在中國出版以來已至少印刷了4版,發行了20多萬冊,但讓人覺得興味索然乃至迷惑不解的是據舊金山新聞與資訊網站稱,譯林出版社的版本有所刪節,以至希拉里回憶錄的美國出版社西蒙&舒斯特對此表示震驚。他們還援引希拉里的話說:“他們刪改我的書,就好像他們試圖改變我本人一樣。”譯林出版社一位負責人稱出版社是自行作出那些改變的,並沒徵求官方意見。他還說他翻譯克林頓夫人的書相當趕時間,因為譯林出版社不得不和中國興旺的黑市出版業競爭,所以譯林沒時間和美國方面商討有關改動。

此事在網上引起了廣泛的討論,有代表性的文章是餘傑的《文字互校———被肢解的希拉里回憶錄》和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的《希拉里自傳中文版風波引發的思考》。至於誰是誰非,並不在本書的討論範圍之內,有興趣的讀者完全可以透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