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鬱悶,能讓自己心愛的女人開心,管他俗世如何糾紛呢。
皇宮,御書房。
學問三境界以及唐舟送給晉王李治的詩已經到了李世民的案頭,他拿起來仔細品讀了一下,這樣讀完之後不由得也有一種頓悟的感覺。
他突然覺得自己很可笑,自己讀了大半輩子的書了,可直到現在才突然明白怎樣才算是做學問。
李世民是支援唐舟的觀點的,他覺得學問做到最高境界就應該是破陳立新,如果只是把前人的學問學會了,就算你學的再多又有什麼用?
其實歷朝歷代都有很多經典書籍問世,不正印證了唐舟的學問三境界,不然大家就只看古籍做學問,那又有什麼意思?
看著唐舟的學問三境界,李世民激動的不能自已,彷彿自己以前的幾十年都是白活了。
他把那幾句能夠說明做學問三境界的詩詞讀了好幾遍,越讀越是喜歡,越是喜歡就越想讀,而他讀著讀著,突然覺得這幾句詩詞應該是從整篇是詩詞中摘下來的,用以切合做學問三境界。
這讓他對那三篇詩詞不由得更是好奇,不過他作為大唐天子,倒沒有必要為了三首詩詞去把唐舟給叫來問問。
他只是順手拿起了唐舟送給李治的那首完整的詩。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一首很通俗易懂的勸學詩,與之前唐舟寫的那首憫農風格差不多,但這首詩雖然通俗易懂,卻有著很強的深意。
或者說正因為這首詩通俗易懂,才更讓人舉得這首詩有魅力。
勸學嘛,你如果寫的高深難懂,又如何起到勸學的作用?
李世民覺得唐舟這首詩寫的太好了,男兒年輕的時候就應該多讀書嘛,切莫等到年紀大了才知道後悔,李世民把這首詩看了幾遍,覺得自己讓唐舟教晉王讀書真是太對了。
就憑學問三境界,就憑這首勸學詩,唐舟完全稱得上是一個合格的老師。
李世民很興奮,大手一揮準備把唐舟宣來好好獎賞他一下,可一想唐舟已經很有錢了,頓時就又打消了這個念頭,只是一拍桌子:“來人。”
一名太監見李世民拍桌子,心裡頓時緊張起來,小跑著跑來後,撲通一下就跪了下來:“聖上……”
李世民眉頭微微一凝:“你害怕什麼,起來。”
“喏。”
“把這首勸學詩分發各王府,要他們以此共勉。”
一聽只是給各王府發一首詩,太監著才驚魂稍定,連連應了下來:“喏。”
太監急匆匆覆命去了,李世民聽說唐舟因為學問三境界的事情被鬧的不敢回家,不由得有點生氣,怎麼這些人自己沒有本事,卻還這麼喜歡鬧事?
念及此,李世民覺得自己也應該幫一下唐舟才行,不能他教了自己的兒子,可卻讓他自己遭受大家的麻煩不是?
想了想後,李世民便命人將學問三境界的那幾句詩寫好貼在了御書房,這幾句詩詞貼在御書房後,這個訊息很快就會傳到長安城,而只要長安城的那些文人知道連他們大唐的皇帝都推崇唐舟說的學問三境界,那他們那裡還敢再為此鬧事?
皇上的喜好有時就是百姓的喜好,皇上的觀點就是整個大唐人的觀點。
656。第656章 金縷衣引起的好奇
李世民的好意幫唐舟不再遭受那些大唐文人的困擾了,但他的好意卻讓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他們對唐舟的忌憚之意更濃了。
唐舟名氣越大,那麼晉王李治也必將跟著崛起,那時他們將再多一個敵人。
這讓他們有些不安,不安的想要想辦法解決了唐舟。
可如今的唐舟不是他們隨便能動的,所以他們只能等待時機。
而這邊,唐舟在做學問的三境界得到認同之後,再一次進了晉王府,而這個時候已經是初冬時節了。
身為晉王李治的老師,他若是一直不來晉王府教授課程,還真有點說不過去。
他來到晉王府後,晉王命人在客廳點了爐子,使得整個客廳暖暖的,今天只有他們兩人上課,所以晉王李治和唐舟都顯得很輕鬆隨意。
“小侯爺,我們今天學什麼啊,要不你別教我寫詩了,教我怎麼寫小說吧,你寫的那些小說真的很好看。”
沒有了其他老師在場,晉王李治也就不用口口聲聲喊唐舟先生了,而他雖然好學,但學詩畢竟枯燥無味,那裡有小說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