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時續航力可達365海里。
9月27日,華沙保衛戰開始。
同日,根據《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秘密條款,蘇聯紅軍進入波蘭東部,蘇聯和德國一起瓜分了波蘭。10月7日,德軍佔領華沙,波蘭滅亡。
4個星期裡,波蘭共有7萬人死亡、13.3萬人受傷、7萬人被俘。德國1.3萬人死亡、3萬人受傷。“閃電戰”正式誕生,登上世界舞臺。
波蘭的滅亡,可以說是德國、英國、法國和蘇聯的合謀。波蘭是東歐咽喉,位於德國與蘇聯之間。從“禍水東引”的角度看,英法等國不會為波蘭提供保護,一切諾言都是靠不住的。
而蘇聯斯大林的想法又不一樣。
斯大林在當時並不想要戰爭。蘇聯的第二個五年計劃剛剛提前完成,蘇聯的發展速度世界第一,時間是對蘇聯有利的。蘇德戰爭不可避免,但戰爭時間越晚,蘇聯就越強大。
而且,蘇聯的大清洗和肅反擴大化,已經持續了三四年。斯大林是個不錯的將軍,他明白,大清洗對蘇聯紅軍的戰鬥力,必然有不小的傷害。
只是政治鬥爭,一向是你死我活,來不得半點兒軟弱。斯大林打擊了自己的反對派,他只打擊少數人,但這樣源於政治鬥爭的清洗,擴大幾乎是必然的。
對紅軍戰鬥力傷害最大的,是圖哈切夫斯基間諜案。
蘇聯花了三百萬盧布,從德國購買的情報,只不過是個藉口。要說圖哈切夫斯基勾結德國,斯大林自己都不會相信。但政治不講這些的。托洛茨基是斯大林最大的競爭對手,圖哈切夫斯基與托洛茨基關係密切。且圖哈切夫斯基在軍中威信極高,在國內聲望卓著,幾乎參與指揮了所有重大戰役,一手組織了紅軍的正規化,許多高階將領都是由他提拔的。在托洛茨基被徹底打倒後,圖哈切夫斯基又不肯主動轉向,積極投靠斯大林。
對斯大林而言,圖哈切夫斯基有敵意,有威脅——這就足夠決定結果了。
圖哈切夫斯基元帥和其他7位著名將領,被判處死刑。至39年斯大林結束清洗為止,蘇聯紅軍有近70%的高階軍官被殺害。其中,包括5名元帥中的3名,15名集團軍司令中的11名,85名方面軍司令中的53名,195名師長中的105名、406名旅長中的223名、以及所有的軍區司令。
雖然斯大林對中國裝甲部隊的戰鬥力,印象深刻,也很重視蘇聯的機械化部隊。但據調查局的情報估計,圖哈切夫斯基親自組建的機械化部隊,在清洗過後,其戰鬥力保留不到原來的一半。
斯大林對此不是十分清楚,卻也多少知道一些兒。
加之,蘇聯的東方是中國,兩國關係不是很好,《互不侵犯條約》38年到期,中國是爽快的續了五年約。然而,中德關係很好,一旦蘇德戰爭爆發,斯大林並不相信一紙條約,就可以蘇聯避免兩面受敵。斯大林對蘇聯的安全深感憂慮。
為了保護蘇聯的安全及利益,斯大林曾試圖聯合英法共同抗德——在莫斯科,他召集組織了英、法、蘇三國談判。
然而,談判毫無結果。
“禍水東引”是英法的既定方針,自不會輕易改變。英國派遣了兩個無足輕重的將軍前往莫斯科,一路上不乘坐快捷的飛機,反而乘船而行,其敷衍的態度言溢於表。英、法兩國早就同意了德國在東歐和中南歐自由行動,自然不會答應蘇聯提出的設想——“三國共同保障中歐和東南歐國家安全”。
因此,希特勒直接電告斯大林,要求蘇德會談簽約。斯大林同意了這一要求,他試圖以“禍水西推”來拖延蘇德戰爭的到來。
烏克蘭有“歐洲糧倉”的美譽,它與白俄羅斯都是蘇聯重要的工業區。蘇德戰爭即使無法避免,斯大林卻也不希望戰爭發生在自己的國土上,來破壞生產——與我國抗美援朝的想法有些相似。
蘇聯與波蘭關係惡劣,又不想與德國發生戰爭,波蘭的運氣自然也就遠不如朝鮮了。
不但如此,蘇聯還開始著手建立防範德意志帝國的“東方戰線”,這條戰線從波羅的海一直延伸到黑海,並企圖透過擴大蘇聯西部疆域加強防禦德意志帝國侵略。
波蘭敗亡後,蘇聯為了進一步改善波羅的海側翼和西北邊境的戰略態勢,保障列寧格勒和摩爾曼斯克的安全,相繼同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簽訂互助條約,得以在三國的要地駐軍。
10月8日,蘇軍開進了波羅的海三國。不久以後,三國共產黨就奪取了政權,並在第二年把三國併入了蘇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