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35部分

減少戰爭帶來的損失。

毫無疑問,這場戰爭已經打得夠久的了。

徵求了主要盟國的意見之後,共和國當局已經意識到,反戰情緒已經高漲,如何迅速結束戰爭才是關鍵問題。

受此影響,第三次透過瑞士發出談判請求之後,共和國當局正式承認與美國進行了秘密接觸,並且在集約集團內部發起號召,成立談判委員會,專門負責與美國的停戰談判工作。

顯然,這不是美國想要的。

讓其他國家加入談判,只會增加談判的難度。

事實上,共和國也不見得能夠從中獲得更大的好處,因為歐洲完全可以在這個時候插上一手,要求以盟國身份參加談判。

可以說,當時很多人都沒搞清楚共和國高層為什麼要公開談判資訊。

當然,等這些人搞明白的時候,大局早就定下來了。對共和國來說,最理想的結局自然是在地面部隊登上美國本土之前,美國當局宣佈無條件投降。問題是,隨著談判展開,美國無條件投降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要想讓美國無條件投降,唯一的辦法就是讓美國當局覺得談判的希望非常渺茫,而只要談判一天沒有開始,共和國的戰略打擊就一天不會終止,如果拖下去,恐怕還未等談判準備妥當,美國就已經在戰略打擊下徹底成為歷史了。如此一來,自然要在表達出誠意的情況下,製造一些能夠嚴重影響到談判的問題,比如使談判變得更加複雜。

這就是共和國當局放出訊息的目的,而這也成為了戰略打擊的進攻號!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127章 新生力量

擴大到集團層面,停戰談判成了可望不可及的事情。

別說與美國進行停戰談判,僅僅在要不要進行停戰談判的問題上,集約集團內部就鬧得不可開交。問題是,戰爭並不會因為集約集團內部矛盾而暫時終止,只要談判還未正式開始,共和國當局就沒有理由宣佈單方面停火,共和國軍隊也就得繼續打下去,用炸彈與炮彈將美國變成廢墟。

3月下旬,共和國海軍與天軍的戰略打擊強度有所下降。

按照共和國當局的說法,這是在為停戰談判的造有利氛圍,畢竟過於猛烈的戰略打擊只會使停戰談判失去意義。當然,這也僅僅只是共和國當局的一面之詞。雖然打擊強度降低了不少,但是戰略打擊行動並沒結束。根據共和國軍隊公佈的戰報,3月最後11天,海軍與天軍總共執行了18次打擊任務,對蒙大拿州的比靈斯、愛達荷州的博伊西、懷俄明州的卡斯珀、猶他州的奧格登與奧勒姆、科羅拉多州的科羅拉多斯普林斯與普韋布洛、亞利桑那州的斯科茨代爾與圖森、新墨西哥州的聖菲、以及德克薩斯州西部地區的阿馬利諾與敖德薩等數十座人口在20萬到100萬之間的大中城市進行戰略打擊,導致近百萬人喪命,數以千萬計的城市居民淪為戰爭難民。

在這一系列的戰略打擊中,最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在3月23日。根據共和國海軍的作戰記錄,這一天裡,在墨西哥灣活動的主力艦隊對位於科羅拉多州與懷俄明州的十多座難民營進行了集中炮擊。而海軍打擊這些人道主義設施的理由只有一個,即發現美國當局將可以用來生產戰爭物資的工業裝置運入難民營,即美國當局組織難民進行軍事生產,而這違背了人道主義原則。果真如此的話,責任就在美國當局身上。問題是,美國從來不是一個缺乏勞動力的國家,而且美國當局首先要考慮的是讓難民營裡的難民活下去,而不是讓他們參加戰爭生產。再說了,在連飯都吃不飽的情況下,也沒有幾個難民願意參加生產。更重要的是,戰後調查中,並沒有發現共和國海軍所說的“軍事生產裝置”,只在幾座難民營裡找到了用來生產被服的紡織裝置,而根據美國當局的記錄,這些裝置也是用來為難民生產春夏被服的。

另外,並不是所有遭到炮擊的難民營裡都有生產裝置,甚至是大部分難民營裡都沒有發現任何可以用來生產包括軍服在內的軍事物資的工業裝置。也就是說,共和國海軍找了個理由,將數十萬戰爭難民送入了地獄,並且讓數百萬難民終生殘廢。當然,戰爭結束之後,共和國當局並沒有追究海軍的責任。

由此可見,在3月下旬降低打擊強度的原因並不是共和國當局說的那樣。

站在軍隊的立場上,在3月下旬降低打擊強度的原因只有一個,即新成立的戰略打擊司令部還沒有正式執行,海軍與天軍必須把精力放在指揮調整上,即按照最高統帥部的安排各自成立一個打擊指揮部,再根據新的戰區劃分方式來安排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