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35部分

的4支主力艦隊以火速趕往大西洋,並且在3月1日就到達了加勒比海,加上之前派遣過來的4支主力艦隊,當時在墨西哥灣與加勒比海活動的主力艦隊多達16支,也就是擁有128艘主力艦。更重要的是,當時共和國海軍還向該地區部署了12支火力支援艦隊,其中配備900千克級電磁炮的火力支援艦就有接近200艘。除此之外,一直在該地區活動的還有4支航空艦隊,以及8座海上基地群。因為天軍已經完成了對美國西北地區的戰略打擊,所以正在逐步將戰略轟炸機轉移到大西洋,算上部署在東太平洋與北太平洋上的4座海上基地群,當時僅部署在美國周邊地區的戰略轟炸機就在2萬架以上!當然,這還沒有算上可以部署在古巴的戰略轟炸機。如果全部算上的話,能夠對美國本土縱深地區實施戰略打擊的轟炸機在45000架左右。

以此計算,極端情況下,共和國海軍與天軍的打擊部隊能夠在24小時之內將大約500萬噸彈藥投向美國本土的任何一座城市!

這是個什麼概念?

別說是城市,就算是城市群,比如以紐約為中心的美國東北地區,也承受不起500萬噸彈藥的集中打擊。換句話諾,500萬噸彈藥,能夠在一天之內將一個地區的數十座大小城鎮變成平地!

用戰後的評價來說,當時共和國當局已經不是在轟炸美國,而是在摧毀美國。

擺在美國面前的選擇有兩個,要麼投降,要麼毀滅。

在此之後的一週之內,美國中西部地區的其他幾座大城市,比如懷俄明州的夏延、猶他州的鹽湖城、亞利桑那州的菲尼克斯、新墨西哥州的阿爾伯克基等,都遭到打擊,受損情況與丹佛相差無幾。可以說,照此持續下去,要不了2個月,面積是西部地區3倍的中西部地區就會變成無人區。

也就在這個時候,共和國當局做出了暫停轟炸的決策,讓天軍與海軍暫時停止作戰行動24小時。

當然,這不是為了與美國談判。

在這24小時之內,共和國最高統帥部做了一個非常重大的決策,即將天軍與海軍的戰略打擊力量整合到一起,成立戰略打擊司令部,並且以阿拉帕契亞山脈為界,東面歸海軍指揮,西面歸天軍指揮,只是這兩個隸屬於戰略打擊司令部的作戰指揮部有權調動該區域內的所有作戰力量。

這麼做,自然是在充分利用共和國軍隊的作戰能力。

透過前面的打擊,共和國軍隊已經總結出了有效戰術,即用海軍的打擊力量去破壞一個國家的基礎設施,而天軍的打擊力量除了對付更加難以對付的軍事目標之外,還承擔起了殺傷有生力量的任務。也就是說,只有將海軍與天軍的打擊力量結合起來使用,才能使打擊效率最大化。

當然,在這24小小時之內,共和國當局做了一件更重要的事情。

那就是秘密聯絡幾個主要盟國,就與美國進行停戰談判徵求這些國家的意見。

雖然共和國是集約集團的核心國,也是打贏這場戰爭的主要力量,但是共和國還沒有強大到可以無視其他國家,更沒有昌盛到可以消滅其他國家地步,所以在要不要以談判方式結束戰爭的問題上,共和國當局必須徵求盟國的意見,特別是那些對戰後局勢具有強大影響力的盟國。

按實力計算的話,印度、巴基斯坦、伊朗、蘇丹、阿根廷、馬來西亞、泰國、伊拉克與敘利亞都算得上是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盟國,而這些國家對待戰爭的態度,左右了集約集團的戰略決策。

毫無疑問,絕對不是所有盟國都接受談判方式。

拿伊朗、伊拉克與敘利亞來說,因為這三個國家都遭到美國直接與間接侵略,所以在要不要與美國談判的問題上非常一致,即堅決反對談判。要想提前結束戰爭的話,就只能是美國無條件投降,否則就應該將戰爭進行到底,以徹底摧毀美國的方式收場。事實上,這三個國家在根本性問題上也不完全一致,伊朗是想借此擴大發言權,與共和國在海灣地區未來發展的問題上討價還價,伊拉克與敘利亞則是希望藉此得到共和國的支援,成為阿拉伯世界的領袖,而不是聽從埃及的指揮。當然,要不要徹底打垮美國,或者是徹底摧毀美國,都不是這三個國家領導人能夠關心的問題。

與之相反,阿根廷、馬來西亞、泰國、印度都認為沒有必要把戰爭進行到底,如果能夠減少戰爭傷亡,讓成千上萬的將士能夠回家與親人團員,即便是損失一些利益,也應該以談判的方式收場。當然,這幾個國家的根本目的還是希望儘快結束戰爭,使本國恢復正常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