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21部分

力系統與推進系統,最高航行速度由“長灘”級的65節提高到了70節),在沒有任何秘密可言的情況下,雙方主力艦隊齊頭對進,平均每小時將間隔距離縮短大約240千米,只需要大約4個小時就能進入1500千米的交戰範圍。

相對而言,這場海戰確實沒有任何秘密可言。

雖然雙方都竭盡全力給對方的通訊系統製造壓力與負擔,但是在雙方都格外重視海戰的情況下,掌握對方主力艦隊的具體行蹤也沒有多大挑戰。更重要的是,共和國海軍只有兩支主力艦隊,而佔有數量優勢的美國海軍卻沒有效能上的優勢,三支主力艦隊的戰鬥力還不如共和國海軍的兩支主力艦隊,所以雙方都沒有分兵行動的打算,從一開始就把主力集中在一個方向上,擺出了決一死戰的架勢。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共和國海軍主力艦隊後面就是已經到達西非地區的陸軍主力部隊,以及好幾座大型海上基地,還有剛才建立起來的南大西洋航線,而美國海軍主力艦隊身後是維德角群島、海上基地群、航空艦隊,以及更加廣袤的北大西洋。

雙方都無路可退,只能決一死戰。

根據共和國海軍的作戰記錄,戰鬥在28日凌晨2點45分打響,首先投入戰鬥的是由八艘“漢”級主力艦為主的第21主力艦隊,交戰距離高達1450千米!根據美國海軍的作戰記錄,首次交火時間為2點47分,當時雙方主力艦隊裡參戰艦艇之間的最大距離甚至超過了1500千米。

因為可以肯定另外一支主力艦隊裡八艘主力艦主炮的最大射程不會超過1300千米,加上與之配套的護航戰艦上的艦炮很難將“偵察炮彈”投射到1500千米外,所以讓第21主力艦隊首先開火也就成了理想選擇。

更重要的是,在這個距離上,美國海軍主力艦上的大口徑電磁炮只是擺設。

在這場戰鬥中,最大有效射程成了制勝的關鍵因素。

雖然有理由相信,“長島”級主力艦的大口徑電磁炮能將炮彈投射到1500千米外,但是受其他因素,特別是配套的“偵察炮彈”的最大有效射程影響,“長島”級主力艦很難對1500千米外的敵艦開火,也就不大可能發揮其主炮的射程優勢。說得直接一點,打得遠並不是最重要的,還要打得準!可以說,這也是共和國海軍為什麼要為主力艦研製配套的輔助戰艦。

從某種意義上講,如果配套戰艦的效能,特別是艦炮效能足夠先進,能夠在海戰中完成一些不需要由主力艦來完成的次要任務,甚至成為海戰的主要力量,就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主力艦的作戰能力。

在一擊必殺的海戰中,誰先開火,而且準確開火,誰就掌握了主動權。

雖然美軍新式主力艦也配備了強大的防禦系統,還針對“長灘”級主力艦在戰鬥中暴露出來的嚴重問題,增強了防護能力,但是在大口徑電橫炮使用的穿甲彈面前,任何被動防護都形同虛設。從理論上講,不需要像900千克級與2000磅級電磁炮,即便是450千克級與1000磅級電磁炮,就能用穿甲彈擊穿任何一艘戰艦上的裝甲,在不降低戰艦其他作戰效能的前提下,要想擋住450千克級或者1000磅級穿甲彈,至少需要將戰艦的排水量提高到50萬噸以上。顯然,這是很不現實的事情。

事實上,在這場海戰中,共和國海軍的輔助艦艇也參加了戰鬥。

雖然按照共和國當局公佈的戰報,在當天晚上的戰鬥中,只有主力艦參戰,艦隊裡的巡洋艦與驅逐艦隻參與了防禦性戰鬥,沒有向美軍艦隊開火。但是從美國海軍的一些作戰記錄來看,當時共和國海軍艦隊裡肯定有部分巡洋艦與驅逐艦參戰,而且用450千克級穿甲彈擊中過美軍戰艦。戰後在交戰海域找到的美軍戰艦殘骸來看,確實有不少450千克級穿甲彈擊中了美軍戰艦,甚至可以說,半數以上美軍戰艦沉沒的直接原因與900千克級穿甲彈無關,而是由450千克級穿甲彈造成的。

這從一個側面證明,隨著技術進步,主力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說得直接一點,那些動輒十多萬噸的超大型戰艦在戰場上的作用是否頂得上那些小了好幾圈,排水量只有幾萬噸的普通戰艦呢?

單純從作戰使用來看,如果能夠解決射程問題,在不考慮戰艦在戰場上的生存能力的情況下,15萬噸級的主力艦的作戰使用範圍不會比25000噸級的巡洋艦大多少,可以說主力艦能對付的目標,巡洋艦都能對付。

這就是關鍵所在,有必要建造那麼多的主力艦嗎?

雖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