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96部分

在7月1日前離港。

毫無疑問,這是一道戰鬥命令,而不是戰備巡邏命令。

任何一名艇長都知道,這道命令意味著戰爭即將爆發。

雖然“虎鯨”號等混合動力潛艇的最大自持力都在120天以上,但是和平時期的戰備巡邏任務很少超過100天,畢竟艇員的體力、耐力、精力都有限,心理素質再好的人,長期生活在密閉環境內都會出問題。按照心理學家的建議,潛艇持續活動時間要儘量控制在60天以內,最好不要超過90天,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能延長到120天。出了幾次惡性事故之後,海軍非常重視心理學家的建議,在2030年就做出明確規定,平常的戰備巡邏時間絕不能超過100天,要儘量控制在90天以內,只有在戰爭時期,潛艇的作戰巡邏時間才能延長到120天。

名義上是120天,實際上任何一艘潛艇都會留下大約15天的備份給養。

也就是說,按照120天的標準攜帶給養物資,“虎鯨”號能在海上活動135天。

6月30日夜間,“虎鯨”號離開南海艦隊的潛艇基地,踏上了漫漫征途。

只是張雪峰怎麼也沒有想到,這次的任務會如此麻煩。

卷十 龍騰九天 第34章 艇長的選擇

進入印度洋之前,“虎鯨”號先在巴拉望島以西海域“逗留”了十幾天。

因為在蘇祿海幾座島嶼的主權上存在紛爭,所以早在數年前,馬來西亞與菲律賓就劍拔弩張。菲肆賓早已投靠美國,日本戰爭之後成為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頭號盟友”,得到了美國的大力援助,在2030年左右建立起一支擁有8艘潛艇的水下部隊。雖然馬來西亞並未加入共和國主導的“南中國海同盟圈”,但是馬來西亞與共和國有密切的經貿往來,與共和國走得很近。在美國幫助菲律賓打造“東南亞第一艦隊”的情況下,馬來西亞不得不向共和國求助,在2025年就從共和國引進了大批武器裝備,並且在2031年採購了4艘在“海豚”級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全電動攻擊潛艇(沒有配備可控聚變反應堆,而是像“劍魚”號那樣,透過配備更多的複合蓄電池提高潛航能力)。

張雪峰不是在浪費時間,維護南海周邊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一直是共和國的職責。

更重要的是,張雪峰還沒有收到進入印度洋的命令。

直到7月20日,張雪峰才收到命令:自主決定航線,前往東印度洋待命。

命令很簡短,潛艇不用浮到潛望鏡深度,用戰略通訊頻道就足夠了。

如果是其他艇長,比如張雪峰的最大競爭對手肖靖波,就會毫不猶豫的從巽他海峽進入印度洋。事實上,肖靖波確實是這麼做的,由他指揮的”蜥鯨”號(“虎鯨”級的第二艘)就是從巽他海峽進入印度洋。

張雪峰沒肖南下,而是去了馬六甲海峽。

對共和國海軍的潛艇部隊來說,馬六甲海峽絕對是一道“鬼門關”。

早在21世紀10年代末的南海風暴之後,美國就加強了與新加坡的關係,不但擴大了樟宜空軍基地的規模,還在新加坡部署了第一支常駐艦隊。半島戰爭結束後不久,美園正式向新加坡部署了1支航母戰鬥群(也就是第七艦隊的航母戰鬥群,最初部署在日本的橫須賀港,日本軍政府上臺後轉到韓國的釜山港,非國滅亡後轉往新加坡),將新加坡當作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最重要的軍事要塞。為了控制馬六甲海峽,美國海軍甚至調整了戰略部署,在租借的迪戈加西亞(英國的海外領地)部署了更多的軍事力量,同時在澳洲西北的達爾文港設立艦隊司令部。

到“虎鯨”號前往印度洋的時候,馬六甲海峽到處都是火藥味。

透過10多年的建設,美軍不但在新加坡部署了一支令人生畏的軍事力量,還在馬六甲海峽鋪設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海底潛艇探測網。正是如此,共和國海軍才不得不另闢蹊徑,將巽他海峽作為進入印度洋的主要通道。有的時候,前往印度洋執行作戰任務的潛艇還不得不繞道龍目海峽,避開潛伏在巽他海峽附近的美軍潛艇。

張雪峰不但膽子夠大,而且信心夠足。

進入馬六甲海峽之前,他讓“虎鯨”號把航行速度降低到8節,沿著國際商運航線向西北方向前進。

事實證明,美國敷設的海底聲納網對“虎鯨”號完全沒有作用。

為了證明這一點,張雪峰還特意在海峽中多停留了幾個小時,在此期間,他用潛艇上的遙控機器人潛入400米深的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