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猜一定是很蹩腳的工匠,否則怎麼做出來的箭都是兩截啊?”
斷箭象傻子一樣望著對面的女人。天啊,世上怎麼還有這樣的女人?她如果是薩滿聖母的弟子,聖母一定會給她活活氣死。
那女子把斷箭狠狠損了一頓,直到斷箭開始翻白眼了,這才停了下來。
“你知道阿史那土門是誰嗎?”
斷箭不敢說話了,擔心又被她藉機罵個狗血噴頭。
“你真是笨啊,這麼有名的人都不知道,你白痴啊?”
“突厥汗國很早就埋下了大可汗王位之爭的隱患,而始作俑者就是這個阿史那土門。”接著她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地說了起來。
=
當年突厥人的首領阿史那吐務是柔然汗國的大葉護,突厥人擊敗了柔然大軍,阿史那土門隨即自稱伊利可汗,建突厥汗國。一年後他死了,臨死前他沒按照草原上的古老傳統,把可汗之位傳給他弟弟室點密,而是傳給了兒子科羅,就是乙息記可汗。乙息記可汗一年後也死了,臨死前,所有人都認為他會把可汗之位還給他叔叔室點密,誰知他沒有,而是傳給了自己的弟弟燕都,就是現在突厥木杆大可汗。
阿史那室點密一直都是突厥汗國的大葉護率軍開始西征,開拓屬於自己的疆土。”
西面是強大的厭噠國,室點密為了擊敗厭噠人,和厭噠人的世仇波斯人結盟,並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波斯王庫思老一世,佔據了厭噠人全部疆域。現在,他的野心更大,連波斯人都不願放過了。
如今室點密擁有遼闊的疆域,數十萬大軍,實力強悍,其帳下十部大首領都稱其為可汗。雖然他在名義上依舊尊奉都斤山的燕都為突厥大可汗,但那僅僅是名義上的,是為了維持大漠和西域的穩定,是為了威懾各族部落以及大大小小的藩屬國,同時也是為了抵禦來自南方大齊和大周的威脅。
室點密如果擊敗了波斯,以他的實力,他還會繼續安心做自己的大葉護嗎?不可能。即使他願意,他的弟弟和兒子們也不會願意,他的帳下諸部首領們也不會願意,在他們看來,突厥汗國本來就是室點密的,但燕都也絕不會拱手把大可汗之位讓給室點密,除非室點密統率大軍擊敗他,所以,突厥汗國的分裂是必然的,只不過就是時間問題。
然而,燕都也罷,室點密也罷,現在都不願分裂,因為他們建國的時間太短,突厥人到目前為止並沒有真正控制大漠和西域。從阿史那土門建國開始,至今不過短短二十年。二十年時間能讓多少個被征服的部落完全順從?茹茹、鐵勒、厭噠、吐谷渾、高昌、契骨、室韋等等,哪一個不想雄霸大漠?突厥人還需要更多的時間穩定大漠,但是,他們要想永久稱霸大漠,還需要清除一個更大的威脅,那就是來自長城南方的威脅。
=
柔然汗國的敗亡是個血的教訓。柔然汗國前前後後有一百五十多年,實力鼎盛時期要遠遠超過現在的突厥汗國,但最後還是敗亡了,被強大的大魏國擊敗了。擊敗柔然人的根本不是突厥人,而是長城以南的拓跋鮮卑人,是他們摧毀了強大的柔然汗國。這些鮮卑人南下後,和漢人迅速融為一體,他們的血液裡流淌著漢人的鮮血,他們為此變得更加彪悍,更加聰明,更加強大。
突厥人本來沒有崛起的機會,大漠各族面對來自長城南方的強大威脅,只有聯手抗敵才能生存,但大魏國分裂了。三十多年前,強大的大魏國突然一分為二,大漠各族突然間失去了最可怕的威脅,於是狼煙四起,諸雄爭霸,傷痕累累的柔然汗國轟然倒塌。
長城南北同時陷入了長達幾十年的戰亂,各國合縱連橫,年年征伐。
大魏國分裂後,東為高歡,西為宇文泰,但宇文泰勢弱。大漠四分五裂後,東為柔然的阿那瓌,西為突厥的阿史那土門,而突厥勢弱。於是宇文泰和突厥結盟,宇文泰幫助突厥橫掃大漠,而突厥則幫助宇文泰對抗高歡。
幾十年過去了,宇文泰、高歡、阿史那土門都死了,但阿史那家的突厥汗國統一了大漠,而宇文家的大周和高家的大齊不過分庭抗禮而已。
這時,新的形勢出現了。
由於突厥人率先統一了大漠,他們實力強橫,而長城南方的周、齊兩國卻依舊陷在長年累月的戰火之中,實力不增反降,突厥人因此具備了南下長城的實力,野心勃勃的大可汗燕都隨即準備南下征伐。
燕都急於南征的原因就是擔心長城以南的周、齊兩國合二為一。周、齊兩國如果統一,大漠的災難也就來臨了。歷史上,無論是強大的匈奴,還是彪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