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不大。第三點是自然環境非常優越,從南北星度上來判斷,他們主要的土地和天京城的南北星度線處於平衡位置。雨水充足,平原地域廣闊。推測下來,這裡的發展潛力恐怕比甘寧省高出很多啊,也許比大漢本土二十八州都有潛力。逸兒,從這些現有的資料上來看,你打算怎麼做你的亞漢王啊?”
劉逸微微踱步,先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問劉巍道:“皇兄是否願意為愚弟參謀一二?”
劉巍躬身道:“萬分樂意!”
他起步上前,道:“賢弟首先要去繼續勘探當地的地理環境,擴大沿岸港口,尋求和大漢中央州之間的貿易。其次和商社進行談判,確定商社將二級技術的生產移到當地,實現主要軍備物資的本地化生產,確保戰爭狀態下的軍備供應。三是和當地土著先以和為貴,尋找西海岸處比較合適的地點居住下來,向大漢中央申請國子移民,建立亞漢省的基地,在經濟和軍力較為充足的時候,向外拓展,逐步擴大亞漢省的範圍,最終實現整個亞漢利亞州完全歸屬亞漢省的目標。在開拓過程中,可以吸納部分原住民為僱工,驅趕大部分原住民到惡劣地段,保留主要的優良地為大漢地域。當然,賢弟還可以有其它兩個方案,一是完全同化,因為他們既然是華夏分支,就可以大量漢化,讓他們迴歸大漢主流,對於不服從同化的,則要下狠手。第三個方案是以巴比倫方案為原型,首先圈下最好的地段歸屬大漢帝國,再幫助當地原住民成立亞細亞邦聯共和國的邦聯國!”
劉逸繼續思考了一段時間,和劉協說道:“父皇,兒臣想採用第三個方案,在大漢得到主要優良地域後,和原住民開展交涉,圈化地域,幫助他們成立不同的邦聯王國,並慢慢再將這些邦聯王國也吸納進入大漢帝國,允許他們成為大漢帝國的子民,但條件是迴歸華夏文明,甚至在亞漢省的基礎上,成立更多的省。”
劉協點了點頭,道:“具體怎麼開拓是你的事情,父皇不過分干預,做為未來的大漢帝國亞漢王,你有權力選擇你認為合適的方式進行開拓,但父皇也要提醒你,無論你打算怎麼開拓,最終而言,要建立一個強大的亞漢省。另外一個方面,由於亞漢利亞的環境非常適合農業推廣,你不要急著幫助他們提高農業技術,只要給予他們較為合宜的地段讓他們成立酋長國就可以了,父皇希望你能建立一個龐大的亞漢省,最好只設立部落自治區,在整個亞漢省的管轄下。另外一個方面,父皇還得提醒你,同化這個概念上,既有文化的,也有血統上的,如果說漢人在當地總數量超過七成,就可以實現血統的同化,如果漢人只佔三成,同化的結果只能是漢人最終進入亞漢利亞原住民的範圍內,所以早期應該鼓勵生育,在亞漢省的州內,確保本身的血統,緩慢吸納當地原住民,不要盲目拓展和同化,要確保無論何時,亞漢省都是以漢人為主體的,否則就是大漢帝國的危機!”
劉逸答道:“兒臣明白了,但這樣一來,兒臣希望在二十年內,中央州向亞漢省的移民能夠達到三百萬人口!”
劉協和劉巍說道:“巍兒。你聽到了嗎,三百萬的移民申請啊,不過這個問題並不是很困難,在目前大漢帝國的人口增長率下。二十年內向亞漢省提供三百萬人口並不很困難,只是要減少對其它省的移民,主要向亞漢省和甘寧省展開移民。父皇希望到了五十年後,大漢帝國內部二十八州的人口仍然維持四千萬,多餘人口全部向亞漢省、甘寧省遷移,當然,大漢也要注意不要過分遷移,導致內部人口素質降低。”
劉巍和劉逸同聲答道:“父皇儘可放心!”
在他們父子三人對整個大漢帝國的未來形成一個一致的認識後,在華夏二十二年的九月初一,劉協正式封劉巍為大漢帝國太子,劉逸為亞漢王,封地為亞漢利亞洲範圍內的整片區域的亞漢省。可以說,對支援劉巍和支援劉逸的兩派都有了一個交待,雖然劉逸最終失去了太子之位。但另一個層面上,得到了一個相當於大漢帝國中央二十八州的領土,一得一失各有千秋。
大漢帝國也正式在各大學院內部公佈了亞漢利亞洲的訊息,並且發表大漢帝國皇帝和教皇的聯名最高通告,將整個亞漢利亞洲規定為大漢帝國領土範圍。任何人向該洲遷移必須得到大漢帝國中央治略府戶部的授權批准。
這一聯名通告被作為大漢帝國最高機密進行保密,沒有向外邦和邦聯王國公佈,而是首先舉行了國民院的移民計劃討論會議,併發布第三號國民令,確定在五年內實現初步的勘探。在五年後正式向該省一次性移民六十萬人口,此後每年向該省批覆移民申請二十萬,最終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