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1部分

著一個騎兵團一路奔向沽源縣城,看看縣城已經在望,沒想到縣城東面又殺出來兩隊騎兵,加起來也是一個加強團!

這支部隊來勢更加兇猛,根本沒有絲毫猶豫,就朝李守信這支部隊迎頭撞了上來。距離四百米開外,輕機槍子彈就像颳風一樣橫掃而至。

來的不是別人,正是警備第二師騎兵團長關雄,他親自帶隊的兩個騎兵營殺過來了!

前文已經說過,關雄屬於古墓密營裡面的三十六天罡之一,當年奪取大青山他就是副排長。當年的愣頭青,隨著年齡增長沉穩了許多,但是彪悍的作風卻沒有絲毫減退。

這一次是警備第二師組建以來的第一仗,所以他親自掛帥出征,就是要討一個頭彩。只能算李守信倒黴,縣城是不能進去了,只能帶領殘部趁著黑夜向西逃走,進入茫茫大草原不知所蹤。

緊隨其後的鄒寶銀衝過來,首先就見到了從多倫殺過來的警備第一師十六團副團長丁嘉樹,隨後又碰到了關雄。

丁嘉樹一看自己這邊已經人多勢眾,頓時說道:“我說哥兒幾個,敵人現在還有兩個團被張豹和周挺擋在大灘鎮和韭菜溝一線。反正閒著也是閒著,不如現在過去捅敵人的屁股!”

“如果一起上去肯定不合適!”關雄在張翔身邊三年多的確有進步:“現在沽源縣城就在眼前,反正黑燈瞎火的啥也看不見。不如趁亂拿下縣城,然後兵分兩路突襲另外的敵人。如果我們現在摸到山裡去,敵人往黑暗中一躲,然後放冷槍我們就麻煩了!”

鄒寶銀從大局著眼:“我贊成關雄的意見,首先拿下李守信的老窩,徹底摧毀這個傢伙窺視豐寧和赤城的橋頭堡。控制灤河源頭的閃電河流域的同時,還能夠得到他留在縣城裡面的各種補給,這是最穩妥的辦法。”

畢竟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413、控制閃電河

閃電河,其實應該是蒙古語的諧音誤傳。它的真實含義應該是“上都河”,因為這條河流經元朝上都而得名。古時候叫濡水,是灤河的源頭,從沽源與豐寧兩縣交界的金蓮山(又叫“小梁山”,海拔2206米)發源。

閃電河的流向非常奇特。

在豐寧縣和沽源縣之間,它是從南向北流;到了正藍旗那裡又折轉向東流,然後慢慢流向東南;到了多倫縣東面,才真正向南匯入灤河。最後從喜峰口穿過長城,最後奔騰直下注入渤海,完成了自己的歷程,整個流程877公里。

在漫長的流域,閃電河越山林,過湖泊,迤邐前行,曲致如帶,風光秀美。千百年來,她象母親一樣滋育著壩上草原,使這裡山清水秀、天藍雲白、鳥語花香、牛羊肥壯。

美麗富饒的閃電河流域,在遼、金、元數百年的歷史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遼時稱為“炭山”,又稱“涼陘”,金時稱“金蓮川”。遙想當年,“十萬蕃騎飲灤河,莽莽草海虎鹿藏”。

公元912年,遼太祖徵奚,大獲全勝,三月到灤河行宮,勒石記功。遼太祖死後,新寡婦蕭太后攝政,主宰了大遼。從此對宋朝大規模進犯,以實現她吞併中原的勃勃雄心。

在閃電河流域,蕭太后策劃、坐鎮指揮了“高梁河之戰”、“瓦橋關之戰”等戰事。

特別是“岐溝關之戰”和“飛孤口之戰”,北宋趁遼景宗剛崩、聖宗幼小,集三路大軍企圖一舉收復燕雲十六州,蕭太后親率大軍在蔚州、涿州與宋軍浴血奮戰,連陷城池。

同年7月,因為潘仁美等將領望風而逃,並沒有按照事先的約定接應,導致宋朝名將楊繼業兵困朔州狼牙村,被大遼虎將斜軫生擒活捉。

“自是宋守雲、應諸州者,聞繼業死,皆棄城遁”。評書《楊家將》,說的就是這麼一段故事!

後來又演繹出佘太君百歲掛帥,率領眾寡婦大戰遼兵,不知道感動過多少人。穆桂英的名字更是家喻戶曉,成為巾幗英雄的代名詞。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抗擊外辱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並沒有男女老少之分!

沽源縣就緊貼著閃電河西面,沽源縣城所在地“平定堡鎮”,距離東面的閃電河不過十公里。

其實,閃電河在沽源縣這裡並不算河,更像一條溝,而且是平躺在草地上。如果你站在遠處平地上,只怕被牧草擋住了還看不見。

關雄、丁嘉樹和鄒寶銀三個人統一了意見,於是兵分五路直搗縣城。

現在已經是晚上八點左右,四周一片漆黑。四個騎兵營在上鄒寶銀率領的兩個騎兵連,從五個方向包圍了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