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部分

不過,趙興願意居下,蘇軾是不反對的,他替趙興主婚,本就是拿對方當自己的子侄看。現在,身份問題完美解決,讓蘇軾覺得很有面子。

馬夢得已跟了蘇軾八年,蘇軾介紹完後,還感慨的補充說:別人跟著官員做事,都是想發財,而馬夢得跟了他這麼久,依舊一貧如洗,慚愧呀。

看到對方洗的發白的衣衫,趙興也相信這點。

馬夢得不在意蘇軾的感慨,他急忙解釋這次從老家杞縣趕來的原因:“近日,澶(今河南濮陽)、魏(今河北大名)保甲鬧事,澶州(今河南清豐東)保甲三百餘人攻入縣城。大名府、相州(今河北臨漳)保甲紛起響應,司馬相公已上書請廢保甲法,我估計,保甲法廢除,學士起復的日子不遠了。”

所謂保甲法,是王安石的一個變法內容,其核心就是:武裝地痞流氓。

王安石的本意大概是想藏兵於民,但由於沒有制約機制,武裝後的地痞流氓成了鄉間一霸,他們竟敢白晝劫掠農戶,這次,他們覺得小打小鬧搶不過癮,乾脆搶劫官府。輕易攻佔縣城後,他們又覺得勝利太容易,應該將搶劫事業做大做強,甚至搶個皇帝坐坐,於是,他們“起義”了。

這種搶劫“農民”的流氓起義,主流一般簡稱為“農民起義”。現在,各地地痞都開始“農民起義”了,整個北方前線已被流氓佔據,奇怪的是,該地農民反而紛紛出逃以躲避“農民起義”。

馬夢得也是來躲避戰火的,順便給蘇軾帶來了朝廷的最新訊息。

司馬光、劉摯等人認為保甲法本身即是“農民起義”的誘因,地痞流氓武裝了以後,往往破壞現存的執法秩序,因而應及時取消保甲法,社會才能安定。為此,他們提出了“廢罷保甲法”的建議。

馬夢得意見是對的,蘇東坡不是個新法的徹底反對者,但他也認為新法過於酷烈,給老百姓造成諸多不便,在實行中往往成為惡吏劣紳欺壓百姓的工具,所以要求“緩進式”變革。

如果官家(皇帝)這次接受廢除保甲法的建議,便意味著他承認新法的失敗,這時,他就要想起當初反對新法的那批人,這就意味著蘇軾起復的日子不遠了。

場中人的精力在討論當前局勢上,反把佛印涼在了一邊。

不過,這僧人顯然無愧於高階公關人員的身份,他一直坐在場中心那張藤架上,面帶和煦的微笑,文雅的傾聽著,一句話也不插嘴。

看到對方這風度,趙興不禁暗伸大拇指。

現在蘇軾是場中最輕鬆之人。徐知州過世了,新知州沒上任,代理的官員顧不上管制蘇軾,所以他可以放心聊政局,還兼代談論風花雪月,只見他揮舞著手中的《源氏物語》向趙興說:“此書不錯,很有意思。”

早期印刷的《源氏物語》是帶標點符號的,而且它分段落和章節。據說,這種排版方式是從中國傳入的,中國僧人前去日本傳佛經,順便把這種源自印度佛經的排版方式帶入日本。

與此同時,在中國國內,標點符號及段落的推廣應用還要等800年。

趙興近日曾得到幾篇歷代狀元的考試試卷——裡面密密麻麻的全是字,沒有標點符號,沒有分段。其中,殿試是採用一問一答的方式,皇帝問考生回答。

但即便這樣,這一問一答也沒有分段沒有標點,看的他頭昏腦脹。所以他就打算藉助這本《源氏物語》,讓標點符號“迴歸”。

幾個人聊得很熱烈,但陳慥不脫任俠本色,這種官場言語他插不上嘴,便傾身詢問趙興:“看離人的佈置,想必也是好武之人,不如離人來演示一下身手,如何?”

趙興一聽這話,他身子傾傾,目光灼灼的打量了一下陳慥,等待對方做出反應……

然而,對方只是笑意殷殷,帶著期待的神情等待趙興的“演示”。

顯然,陳慥說“演示”,是想看趙興的表演而不是想與趙興較量。

現在的局面是:只要陳慥不表態,趙興就不能主動,因為對方是叔叔輩人物,趙興這樣一個小字輩向其挑戰,傳揚出去,連院外那些豪傑都不會願意。

對方半天沒反應,趙興把身子坐直,提醒蘇軾:“恩師,各地保甲鬧事,我們這裡也豪傑齊聚,傳揚出去恐怕不妥,是否讓季常叔出面,讓他們先散去。”

蘇東坡是罪官身份,豪爽的他此前顯然沒想到這曾顧忌,聽到提醒,他連忙望向陳季常。陳慥立刻起身:“離人提醒的對,我這就打發他們。”

趙興躬身向陳慥說:“如此,我且去更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