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浩之死的一個原因,但也非主要的原因。
考《魏書》四七《盧玄傳》(參《北史》三〇《盧玄 傳》)雲:
〃(崔〕浩大欲齊整人倫,分明姓族。玄勸之曰:'夫創 制立事,各有其時,樂為此者,詎幾人也?食其三思。'浩 當時単無異言,竟不納。浩敗頗亦由此。〃
此則指出了崔浩的死,有社會階級的關係。華夷之異, 宗教之衝突,社會階級之分別,我們都可看作是崔浩 之死的原因,但尤其應當從社會階級上去了解。崔浩 代表漢、魏、晉北方士族,崔浩的思想代表漢、魏、晉北 方士族的思想,種族、宗教觀念與他的階級觀念是一 致的,是主從關係。要了解崔浩之慾齊整人倫,分明姓 族,須先了解崔浩所代表的北方士族及其思想。 北方士族為承襲鮮皂慕容治下士族而來,淵源可
上溯漢魏。大者為崔、盧、李、鄭四姓。四姓中以崔、盧 為顯。盧氏又不及崔氏,博陵崔氏又不及清河崔氏。北 方大姓有它自己的傳統的社會階級觀念和一整套系 統的齊家治國思想。《魏書》三五《崔浩傳》(參《北史》 二一《崔宏傳》附子《浩傳〉》雲…
〃初,浩父疾篤,乃剪爪截髮,夜在庭中仰禱斗極,為 父請命,求以身代,叩頭流血,歲餘不息,家人罕有知者。 乃父終,居喪盡禮,時人稱之。浩能為雜說,不長屬文,而 留心於制度、科律及經術之言。作家祭法,次序五宗,蒸 嘗之禮,豐儉之節,義理可觀。性不好老莊之書,每讀不 過數十行,輒棄之,曰:'此矯誣之說,不近人情,必非老 子所作。老聃習禮,仲尼所師。豈設畋法之書,以亂先王 之教。袁生所謂家人筐鐘中物,不可揚於王庭也。','
崔浩通經律,重禮法,不長於屬文,不好老莊之書,都 是東漢儒家大族的家世傳統。同書同傳又云:
〃浩從太宗幸西河、太原。登憩高陵之上,下臨河流,
傍覽川域,慨然有感,遂與同僚論五等郡縣之是非,考秦
始皇,漢武帝之違失。好古識治,時伏其言。天摚Э芮��∶坑牒蒲裕�牌瀆酃胖溫抑�#�W砸勾鐧��狄飭踩藎�
無有懈倦。既而嘆美之曰八斯言也惠,皆可底行,亦當今 之皋陶也。但世人貴遠漸近,不能深察之耳。'因謂浩曰: 吾行道隱居,不營世務,忽受神中之訣,當兼修儒教,輔 助太平真君(太武帝),繼千載之絕統。而學不稽古,臨事 閣昧。卿為吾撰列王者治典,並論其大要。'浩乃著書二
十餘箱,上推太初,下盡秦漢變弊之跡,大旨先以復五等 為本。〃
按《三國志,魏志》一五《司馬朗傳》記〃朗以為天下土 崩之勢,由秦滅五等之制,而郡國無搜狩習戰之備故 也〃。同書四《陳留王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