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就在這天,伊藤首相攜帶解散議會和出兵朝鮮這兩個重大決議案,陛見天皇。

解散眾議院的上諭,在當日下午四時送到議長手裡。

當夜,在外相官邸,召見林董外務次官和川上參謀次長,舉行了以陸奧外相為首的三人會議。陸奧在《蹇蹇錄》中,沒有談及這天晚上的秘密會議。林次官的回憶錄以一種“事已過去,說也無妨”的語氣,把三人的討論歸結於一點,即:不是如何去和平地平息事態,而是如何去掀起戰火,如何獲勝。

此時,杉村的第二封電報尚未到達,所以,6月2日夜的三人秘密會議是在尚未確認中國是否出兵的情況下舉行的。他們甚至沒有把和平工作列入議程。

這次秘密會議的重點是如何矇蔽伊藤總理大臣。往朝鮮派兵,伊藤首相併不反對,只是不那麼積極。作為首相,或者從他的性格來看,他不會做出強硬到底的姿態。李鴻章曾高度評價他這種政治姿勢,認為伊藤是一個和平主義者,只要他在首相位置上,就可以放心。

▲虹橋▲書吧▲BOOK。▲

第30節:山雨欲來(3)

伊藤博文絕不是和平主義者,他是地道的明治時期的政客,是國權擴大論者。只是在擴大的具體方法上,他認為不可過於強硬。出兵,伊藤首相是贊成的,但大量派兵,他也許不會應允。

這時,在朝鮮,日、中兩國的現有勢力,仍然是揮舞“宗主權”的清廷要強些,因此,陸奧也認為是“失掉平衡的日、中兩國在朝鮮的權力之爭”。

在閣僚會議上,他表示要維持對朝鮮的日、中兩國的權力均衡。伊藤首相所希望的,是保持兩國勢力的平衡,而陸奧外相的本意卻是想來一次逆轉。他的奮鬥目標不是“趕上”,而是一鼓作氣地“趕過”。同樣的國權擴大論,但伊藤是逐步升級的階段主義者,對於搞什麼逆轉之類的極端政策,恐怕是不會贊成的。

派出的兵力,三個人的結論是需要六千至七千人,而大鳥公使認為保護公使館和僑民只需要五百到一千。可見,在規模上有很大出入。

清政府的軍事情報,已掌握在川上次長手中。為平定東學軍,估計清政府派兵不會超出五千名。

日本出兵,可能要同清軍發生衝突,那就應派出在第一次交火時足以制勝的兵力。清軍必然求和。假如清軍雖敗北而不求和,繼續增援,日本就再派遣一個師團,在平壤附近再勝一次。那時,清軍非講和不可。以朝鮮為舞臺的日中戰爭,日本參謀本部多少年來一直在研究。小川又次少將的《清國征討策案》,七年前就完成了。因此,第一陣的兵力馬上就決定下來。

“又是六千,又是七千的,這個數字讓總理聽到,他會大吃一驚!”陸奧很擔心。

“他能那樣嗎?”川上次長稍稍思索了一下。

“他是位和平主義者。”

“那麼,這麼辦吧——”川上想出一個好主意,“對總理就說派出一個旅團。”

“一個旅團,人數是……兩千人吧?”

按照當時的陸軍編制,一個旅團大約是兩千人。

“哈哈哈……”川上參謀次長笑了,“閣下對軍隊的編制是門外漢,總理也不例外。不錯,旅團的建制兵力是兩千,但有一種混成旅團,可以增加到七八千人。”

“若是總理問到兵力呢?”

“就用一個旅團應付他。至於旅團的編制,就說事關軍務,聽由軍部處理。”

“有道理……”

陸奧外相十分佩服這條妙計。

李鴻章向丁汝昌下令,讓“濟遠”、“揚威”二艦開赴仁川,日期是6月4日(陰曆五月初一)。同時,又命令直隸提督葉志超、太原鎮總兵聶士成,選拔淮軍精兵一千五百名,乘招商局輪船,開赴朝鮮。

同一天,漢城的杉村代理公使很快就獲得情報,向東京發電報:“為何不火速派兵前來?!”

這時,朝鮮政府嚴密封鎖著全州失陷的訊息,所以,一般日本人還奇怪朝鮮政府為什麼要招威脅獨立的援軍前來,於是,有人胡編了答案——袁世凱逼迫朝鮮國王乞求援兵。

朝鮮求援的真相是,閔氏一族極其害怕東學軍與大院君相勾結,所以善於察言觀色的閔泳駿才去向袁世凱懇求。這一時期的袁世凱,被閔泳駿所動搖,被鄭永邦和杉村所操縱,恰似一個馬戲團的丑角。

“小崽子,有把握嗎……”下達了出兵命令後,李鴻章突然嘟囔了一句。

風滿樓

伊藤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