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盼望著鄭永邦。
恰好在這時,鄭永邦上門來了。他問道:
“中國政府為什麼不出兵?”
“《老子》一書中不是說過:‘兵乃不祥之器。’用兵必須十分慎重,否則……”袁世凱抑制住激烈的心跳,說道。他真想說,現在正擔心日本的態度呢。
“朝鮮國內,已經沒有制伏東學軍的力量了。東學之亂這麼長期地拖延下去,對商業貿易也會有妨礙。中國商人在這裡不少,日本商人近來也明顯地增多了……日本方面,不論什麼情況,都希望朝鮮的內亂能夠平息。朝鮮若能靠自力平定內亂,那當然是再好不過的,自身力量不夠,哪個國家支援它一下,我認為對日本也是有利的。”鄭永邦說道。
“怎麼,你似乎在催促我出兵?”
“我真想催促你一下!”
“即使你不說,我們也有這種準備。”
“噢,準備了?”
“嗯,隨時都可以發兵……朝鮮恢復和平、能夠做買賣的日子,不會太遠了!”
“噢?這是真的嗎?”
“東學黨本是一群烏合之眾,但他們的領導人裡有幾個比較難對付,所以才取得一點點勝利。而且,朝鮮政府軍也太軟弱了。一般說來,軍隊是打勝不打敗……東學軍敗上一次,就將不可收拾。”
。←虹←橋書←吧←
第29節:山雨欲來(2)
“真希望他們快點兒完蛋!”
“剛才我不是說那個日子不遠了嗎?哈哈哈……”
袁世凱竟把相當重要的機密洩露給別國公使館的書記官。
鄭永邦回到公使館,立刻把這訊息報告給杉村代理公使。
“幹得漂亮!”杉村滿意地點頭稱讚,“用不用我明天親自去一趟,再確認一下?”
鄭永邦在袁世凱的頭腦裡打上一個印象:中國出兵朝鮮,日本政府決不反對。那天,袁世凱向李鴻章報告了同鄭永邦的談話內容。鄭永邦當時還故意發了幾句牢騷:“日本國內鬧得一塌糊塗,簡直糟透了!”
伊藤內閣和反對派之間在國會內外的攻防戰日益加劇,確是事實。
“日本國內多事,顧不上出兵。”
“即使以《天津條約》為理由,派兵來朝鮮,頂多也不過是用以保護公使館的少量兵員。”
袁世凱又附上自己的見解,電告天津。
日本主要報紙上的主要訊息,當時由同文館學生陳貽範、長德、桂紳、周自齊等人翻譯。李鴻章把東京公使館的報告同報紙訊息的譯文相互對照,體察日本的事情。自由黨被政府收買過去啦,在野黨六派攻擊政府極其激烈啦,不知日本實情的人,僅從報紙來判斷,也許會誤認為內亂就在眼前。
李鴻章根據袁世凱6月1日的電報,最後下決心出兵。
次日,即6月2日,杉村代理公使為了確認情況,親自會見了袁世凱。袁世凱發給天津的電報說:“頃倭署使杉村來晤,該意亦盼華速代戡,並詢華允否。凱答,韓惜民命,冀撫散,及兵幸勝,姑未文請,不便遽戡。韓民如請,自可允。”
全州失陷,一般人尚不得知,而杉村和袁世凱都已接到情報。杉村知道,朝鮮政府會採納閔泳駿的主張,向袁世凱求援。
“清廷肯定會出兵。”杉村確信如此,前一天向東京發電報說:朝鮮已向清廷求援。
袁世凱同杉村面談後,電告天津:“杉與凱舊好,察其語意,重在商民,似無他意。”
這真是一個天下太平的輕鬆樂觀的判斷。
東京。
彈劾提案透過之後,或者伊藤內閣總辭職,或者解散議會,二者必選其一。6月2日,在首相官邸召開內閣會議,最大議題當然是解散議會。但陸奧外相讀了杉村代理公使的電報後,認為這也是一個重大議題。他一手拿著電報,論述了出兵的必要性,閣僚全部贊成出兵。陸奧宗光在《蹇蹇錄》中有如下簡略的記述:
“……6月2日,我參加了閣僚會議。一開始就向閣僚們出示了杉村發來的電報,並陳述己見,說,如果中國往朝鮮派遣軍隊,不論用什麼名義,我國也應往朝鮮派出相應之軍隊,以防不虞。這也是為了維持日、中兩國在朝鮮之權力均等。閣僚們一致贊同此提案,於是,伊藤內閣總理大臣立即派人,請參謀總長熾仁親王殿下和參謀本部次長川上陸軍中將出席會議。當即決定,內閣總理大臣攜出兵朝鮮案及解散議會案,直接進宮上奏,仰乞聖裁,爾後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