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對日軍駐地發動突襲。徹夜激戰後,日軍3萬人部隊中的一萬人死傷或被俘。

時年24歲的羅伯特·卡帕是一名攝影師,在西班牙內戰時已經小有名氣,後來成為中國戰爭爆發後的一名隨軍攝影師,帶著相機走南闖北。《生活》雜誌的老闆兼編輯的亨利·盧斯對戰爭有濃厚的興趣,所以曾經將羅伯特·卡帕的照片刊登為一個長達兩頁多的專題。專題的開篇是一段戰爭序語,這樣寫道:“在那些成為歷史轉折點的著名村鎮——滑鐵盧、蓋茨堡、凡爾登——的名單上又增加了一個名字,臺兒莊。”歷史對於中國軍隊可不像對早期戰役的那些勝利者那麼仁慈。

前線和戰爭或許離漢口還有些距離,但這裡仍為那些渴望成為記者的年輕人提供了不少機會。這裡駐紮著大量優秀的外國記者,為他們觀察記錄中國人民抗擊法西斯的鬥爭提供了一個有利的平臺。在1938到1945年間,當時國共結成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比其他任何時候都真誠的。周恩來和一大批共產黨員已經轉戰漢口,完成他們的歷史使命。此外,由一戰英雄和前納粹柏林沖鋒隊指揮官斯坦恩斯領導的德國代表團也活躍在這裡,他們是蔣介石的軍師。

無論如何,漢口的確彙集了大量外國優秀記者,他們當中大多數是美國人且結成不同的派別,美聯社記者漢森,《星期六晚郵報》和倫敦《先驅報》的埃德加·斯諾,還有他的太太海倫,先後在合眾國際社及《時代》雜誌做記者的傑克·貝爾登,《紐約時報》的蒂爾曼·德丁,《芝加哥日報》的阿特·斯蒂爾,還有就是為美國一些激進派雜誌寫稿子的艾格尼絲·史沫特萊以及倫敦《新紀事報》的弗雷特·阿特麗。

《時代》雜誌社記者彼特·弗萊明和他的妻子,演員西莉亞·約翰遜的到來似乎成了漢口的一大新聞。弗萊明是英國文學界和交際圈的有名人物,從他的第一本著作《韃靼的新聞》就獲得廣泛認可。這是一本描寫從中國北京到克什米爾的旅程的書,於1936年出版。雖然後來他的弟弟伊恩由於創作了007詹姆斯·邦德這一人物,贏得的名聲一度有趕超哥哥之勢,但畢竟是弗萊明更早被世人認知。他和妻子西莉亞·約翰遜於1935年結婚,西莉亞後來因和特雷弗·霍華德主演了電影《相見恨晚》而在1945年一舉成名。這兩個人的結合可以說是上流社會的一樁美好姻緣,也引發一時的話題。西莉亞·約翰遜主演了一系列倫敦西區的熱門戲劇而活躍在舞臺上,並從1941年開始涉足電影業。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漢口(3)

1938年3月8日,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和奧登來到漢口,並很快與弗萊明夫婦見面。這位《時代》雜誌的記者顯然為這次會面穿得過分講究了“弗萊明身著卡基色襯衫和短褲,腳穿一雙高爾夫長襪,配山羊皮皮鞋,手戴防水腕錶,身背萊卡相機,看上去就像剛從倫敦的裁縫店裡出來,正極力為典型的紳士裝備做廣告。”伊舍伍德在他的日記中這樣描述,這些日記都是他今後完成《戰爭之旅》的素材。伊舍伍德認為即使現在待在中國有些危險,但“和奧登討論過後,我還是覺得此刻我們留在漢口比去其他地方更有意義”。

如同其它剛剛抵達漢口的記者一樣,奧登和伊舍伍德在安頓下不久就和艾格尼絲·史沫特萊取得了聯絡。在艾格尼絲位於中華聖公會的住所,雙方一見面,她就考察起這兩位記者的政治觀點。因為對於那些不認同她觀點的人,史沫特萊可沒有多大耐心應付。之前她和喬治·霍格見面時,就是因為發現喬治不僅是個外表高大英俊的英國男孩,還具備純真、青澀、天真的特性,並準備迎接中國戰爭帶來的挑戰。因此他們很快就成為了朋友和同事,雖然史沫特萊是一位具有現代意識的女性,但是,他們兩人的關係卻始終沒有超越朋友的層面。

霍格說史沫特萊是個“身材高挑、有些嚴酷,留有伊頓髮型的人;40歲左右,熱心於中國共產黨事業,而對俄國的事卻沒什麼興趣。”喬治完全被史沫特萊的強硬觀點和她同美國媒體遇到分歧時爭吵的狂暴嚇住了。史沫特萊認為蔣介石政府是法西斯主義的秘密贊同者,而相信共產黨是中國的唯一出路。這個觀點在當時很不被認可,但是史沫特萊用她畢生的生命捍衛著這一觀點,不惜冒犯權貴,與她共事的同伴,以及她的大多數朋友。

作為一個女權主義支持者,一名激進分子,中國共產黨的公開支持者,史沫特萊和一位天真的牛津畢業生成為朋友有些不同尋常;但史沫特萊本就是個不尋常的女性,有著特殊的經歷。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