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才的獨特經驗。所謂“從賽馬中識別好馬”,也就是讓人才去做事,在做事中識別人才、培養人才。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聯想在意識到人員年齡結構存在斷層的潛在危險之後,就開始下力氣培養年輕人,把年輕人推到前臺。當時公司的###中對於重用年輕人也有不同意見,畢竟年輕人經驗不足,自律能力讓人擔心,又沒有出色的業績,所以在任用時不能不有所顧慮。但是在柳傳志的堅持下,一批年輕人逐漸被委以重任。特別是楊元慶,在聯想微機事業處於低潮時,柳傳志毅然決定讓楊元慶主管微機事業部,將挽救市場如此重大的擔子交給一個年輕人,連柳傳志後來也承認這是一次賭博。楊元慶沒有辜負柳傳志的期望,柳傳志“賭”贏了,楊元慶也成長起來了。楊元慶的成功改變了###對年輕人的看法,從那以後,幾乎每年都有數十名年輕人得到提拔,而且一些年輕人被任命為許多部門的主任經理。

柳傳志經常把具有可塑性的人才集中到總裁辦,和他們一起討論需要決策的專案,在“把嘴皮磨熱”的過程中,除了培養年輕人思考問題、做出決策的能力,還訓練了他們相互間的協作,使他們在價值觀上逐漸接近融合。柳傳志常常將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給年輕人聽,他傳授的不僅是管理企業的經驗,還有他的人生經驗。他告訴年輕人,無論是做人還是搞管理,既要堅持原則,又要善於妥協。堅持原則才能有正氣,善於妥協才能保證團結。妥協準確地說是容納別人,委屈自已。一個要做一番事業的人必須有這樣一種境界。之所以強調妥協,是因為一個人即使才華橫溢,如果不會妥協,不能與他人進行合作,就不可能具有搭建班子、協調作戰的能力,而如果不能組建一個團結、堅強的領導班子,就不可能有企業的發展,甚至其個人的發展也會受到限制。柳傳志讓楊元慶學會妥協,已經在聯想和聯想外的業界廣為流傳,並且被作為經典事例寫進了培訓書籍。

作為“伯樂”,既要會識別人才、使用人才,又要會激勵人才。聯想對人才的激勵主要是事業、理想和目標,物質的激勵當然很重要,但是如果過度使用,就有可能變為鴉片。對年輕人來說,承認他們的能力,肯定他們的業績,讓他們去獨自管理一個部門,以便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這是最有效的激勵。比如楊元慶,當他負責聯想微機事業部的時候,柳傳志將原來分屬於若干個部門的權力,甚至包括人事和財務,都給了楊元慶可以不受任何牽制,真正獨立運作整個事業部,而且電腦銷售超額完成的利潤部分50%上交集團公司,另外50%由他自行處理,用於獎勵或福利。在電腦業績最好的那一年,楊元慶用這部分錢,給每一位業績突出的經理購買了一輛轎車。這一切都讓楊元慶有一種成就感。

如果說柳傳志這個“伯樂”發現了楊元慶這匹“千里馬”,那麼聯想第二代少帥陳紹鵬的發展,也離不開楊元慶的發現任用。從某種意義上說,楊元慶是陳紹鵬的“伯樂”。

陳紹鵬的經歷和楊元慶有很多相似之處。1992年,陳紹鵬從北京輕工業學院畢業,因為成績優異,獲得了留京資格,被分配到當時輕工業部下屬的某單位計算機中心工作。1993年2月,陳紹鵬在《北京青年報》上看到了兩條招聘啟事,一條是一家通訊公司招聘技術人員,另一條是聯想的招聘廣告,聯想廣告上有一句話:“如果你想站得高、看得遠,請做聯想人。”陳紹鵬當然想站得高、看得遠。他給兩家公司都寄去了簡歷,很快接到了通訊公司的面試通知,但是他最希望去的是聯想。在等待兩天後,接到了聯想的面試通知,推掉了那家通訊公司。在老聯想總部附近的一個食堂裡,陳紹鵬和其他七十多人參加了筆試,接著參加了面試,1993年3月3日,陳紹鵬接到通知,他被錄用了。和楊元慶一樣,陳紹鵬當初應試的職位是技術研發人員,但卻被分配到了銷售部。楊元慶重整聯想微機事業部的時候,陳紹鵬成為楊元慶選留的112人之一,在楊元慶對留下的這一百多個銷售人員進行“大砍大殺”,只留下18個人時,陳紹鵬又成為“18棵青松”之一。

楊元慶任命陳紹鵬為聯想西南區經理,派他到西南地區開拓市場。陳紹鵬單槍匹馬來到了成都,而當時以成都為中心的西南地區市場甚至不知道“聯想”的名字。陳紹鵬在當地僱用了一個男孩,經過一個月的籌備,在成都開出第一個聯想電腦專賣店。由於陳紹鵬表現突出,楊元慶又把他調到西北區。憑藉著超人的毅力,陳紹鵬在毫無基礎的西部開發出了市場,創造了聯想電腦西部開發的傳奇故事。

1996年,陳紹鵬又被派去開拓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