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交往是禮儀上親,
沒名義的男女是露水親。
有真親,有假親,
真正的親是心上親,
虛假的親是嘴上親。
小時候全靠父母親,
老了全靠兒女親。
小子親,閨女親,
你要有錢他們親。
孫子親,刮地親,
你沒錢他顧不上親。
年輕時候數誰親?
恩愛夫妻甜也親。
吃也親,看也親,
白天親了黑夜親。
夫妻有緣一世親,
夫妻無緣更不親。
這個親,那個親,
都是雙方互相親。
父子親,娘母親,
兄弟姐妹都是親。
世上說來數誰親?
數來數去數母親。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母親:我心中的一盞燈
村民的飲食習慣,過去一般是這樣的,早晨小米稀飯,玉米窩窩,一碗酸菜。有講究的人家,另加一碟鹹菜,或一碟香椿。在我印象中,香椿是招待客人的好菜。中午一般是喝麵條,就是高粱去殼磨成面,再加上榆皮面兒,或切成小塊兒,或切成條狀。晚上還是以小米稀飯為主,然後將中午剩下的飯菜,放在鍋裡熱上。有些人家也吃小米粥,也吃高梁面搓成的魚魚,也吃高梁面蒸成的託託(城裡人叫它:發糕)。過去白麵和大米很少,或者說純粹就沒有,就連過大年包的那個餃子,都是一半是白麵的,一半是高梁面的。並且是,白麵餃子還不能吃,為什麼?走親戚還要用啊!
記得我小時候,身體不怎麼強壯,經常吃一種形狀像圓錐體的驅蟲糖塊。過幾天,隨著排洩物出來的,就有許多顏色發白、模樣呈長條形的那種東西,醫學上好像叫蛔蟲。就是現在想起那個東西來,肚裡還一陣噁心。那種驅蟲糖片又不能經常吃,吃上肚子要疼,不吃肚子也要疼。每當遇到這種情況時,母親就給我檊一小碗白麵,切成尖尖形狀,倒點醋,放些蔥末兒,再切幾片鮮姜,連湯帶面喝進肚,出一身汗,肚也就不疼了。彷彿那白麵兒會治病似的,又好像是我想吃那碗白麵兒,有意裝出來的病。
過去生活不好是事實,過去人們身體素質,沒有任何抵抗力也是事實。就拿我親身經歷過的一件事情來說,就足以證明天天吃窩窩頭,和天天吃豬肉大米,那絕對是兩個概念。況且在那個年代,就是窩窩頭也不是你想吃就能吃到的,更何況豬肉白麵和大米?
我說得這個事情,就是身上經常起的一種病,醫學上的規範名稱叫什麼?我不知道,村裡人都叫它瘡。根據瘡裡流出來的黃水水,又稱為黃水瘡。過去這瘡,一不小心就會長在你的身上。或許是你上火感冒,或許是你不小心碰破一點肉皮,或許是你身上癢,多種情況,同時存在。比如說你身上發癢,你一挖,第二天,你挖過的地方,就會起來一種小水泡。當時你會不以為然,過不了幾天,你會看見那個玩意兒一天比一天大,又一天比一天癢,而且小水泡的頂頂上還有顏色。父母一看,才知道起了瘡。然後趕緊吃藥,然後趕緊打針。這種病還有一個發展過程,當時吃上藥,並不可能一天就好。你就心急,心越急越上火,火越大,瘡也就越大。你又怕誤了上學,況且上了學,別的同學還說那瘡會傳染。你只好呆在家裡,等瘡好,等病好。現在很少有人生瘡,或者說,絕對沒有,主要原因就是營養的因素,生活的因素。
由吃飯,也由身上那種瘡,我會不由自主地想起母親。那個不像年代的歲月,留給母親太多太多的災難,現在想起來都有些後怕,真有“眼不見、心不煩”之感。好在寒冬過去,就是春暖花開的季節。如今,母親已步入年邁,和父親種著幾畝地,算是鍛鍊身體;農閒時,和村裡人玩幾圈麻將,也算是鍛鍊身體的一種形狀。五個子女都已成家立業,生活好不好,自然不是過去意義上的那種貧困。算不上小康水平,也能說是小富家庭,這是父母引以為豪的。
母親名諱邢利貞,生於一九四三年農曆七月二十二,屬羊,那年是民國三十二年。她老人家三歲跟父親定親,九歲父亡,跟她祖母一起生活。在東北工作的三老舅舅,給母親寄回二十塊錢來,讓她老人家繼續唸書。母親也有志氣,居然考上白石高小。後來又考上忻定師範學校,後來不知怎麼回事,這所學校就讓政府給解散了,母親只好返鄉勞動。
母親十八歲那年,也就是一九六零年農曆六月十六這天,她老人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