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具體事件原型。形勢從這個時候開始陡轉急下。歷史究竟是不是因為陳圓圓而改寫我們無從考證,但是歷史因為吳三桂而改寫卻是不爭的事實。歷史人物在重要關頭的選擇,給歷史造成的影響是巨大的,完全改變了國家命運的走向。吳三桂自忖光憑自己的兵力與闖王交戰難操勝券,於是派副將楊坤持書到滿清大營,求滿清睿親王多爾袞出師相援。如此一來,他是準備以父母妻子的性命作代價的。他還致書父親說:父既不能為忠臣,兒安能為孝子乎?兒與父訣,不早圖,賊雖置父鼎俎旁以誘三桂,不顧也!”在國家民族急劇動盪的歷史關口,有些人處在特殊的位置上,可以對時局施加重大的影響;而更多的人則是被命運的漩渦所擺佈,連性命都由不得自己!
就這樣,勝利天平的最後一個砝碼,加到了滿清那一邊。
猝不及防的機會(1)
後金…後來的大清…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兩代大汗,處心積慮,都沒能開啟通往中原大好河山的大門,結果皇太極剛剛駕崩,天賜良機竟然不期而至。
這正是: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
公元1644年,大明崇禎十七年,大順永昌元年,而在大清,是順治元年。前一年,也就是大清崇德八年,八月庚午日,大清的第二位皇帝,英明神武的清太宗皇太極,龍馭賓天。皇太極是一代雄主,他從父親努爾哈赤手中繼承了一個統一的女真族和強大的後金國,在位十七年,透過他自己的努力,重用漢臣,注重學習漢族先進的制度文化,把父親的這份遺產發揚光大,改女真為滿洲,改後金為大清,變成了更加團結和強盛的滿清王朝,使得大清從一個明朝的藩屬小國,變成了能與明朝一爭天下的少數民族政權。對於滿清來說,這是他們的龍興之時,一切都是蒸蒸日上。但是對於整個中華民族來說,滿洲的興起,卻是封建專制制度的一次迴光返照,中國就此失去了剛剛露出的一絲近代化的曙光。
因為滿清所學習的漢族“先進的”制度文化,從世界歷史宏觀角度來說,實際上已經是腐朽落後了。皇太極不可能知道他的所做所為對後世會產生何等巨大的影響,他只知道,大清國日漸強盛,大明朝則是日薄西山。在這樣的形勢下,他難免會生出逐鹿中原,問鼎天下的野心。一切都進行得很順利,只是在他眼下,卻還是有一個巨大的障礙。那就是大明朝的寧遠…山海關防線。這條防線是大清的傷心之地:當年先皇太祖努爾哈赤,就曾在寧遠被名將袁崇煥的紅衣大炮所傷,後來鬱鬱而終。後來皇太極雖然多次率兵繞過山海關,取道蒙古南下,還用反間計使得崇禎皇帝殺了袁崇煥,但是袁崇煥留下的遼東明軍,以及遼東明軍所鎮守的寧遠…山海關防線,仍然是大清八旗鐵騎南下奪取中原的最大障礙。時不我待,大明朝內部很早就已經流寇大起,現在李自成、張獻忠等人已經成了大氣候,大清若是再不抓緊時間,萬一哪天李自成或者張獻忠攻破了北京,奪取了天下,那時候大清要是再想逐鹿中原,難上加難。所以在皇太極生命的最後一年裡,針對明朝,尤其是針對大明遼東軍,還有很大的動作:大清崇德八年正月甲寅,明寧遠總兵吳三桂回覆了祖大壽給他的招降書。祖大壽是吳三桂的舅舅,已經歸順了大清,而吳三桂是明遼東軍的一員虎將。皇太極早年曾在戰場上親見吳三桂僅率二十人潰圍,救其父而去,讚歎道:“好漢子!吾家若得此人,何憂天下!”(事見《吳三桂紀略》)所以皇太極愛才若渴,一心想把吳三桂收服。吳三桂有很多親屬舊誼都已經降清,皇太極就利用他們招降吳三桂,可是這一次吳三桂的回信還是含義模糊,猶豫不決,於是皇太極當日就親自給吳三桂回信,“復降敕諭之”。對吳三桂和明遼東軍的重視可見一斑。正月乙卯,也就是給吳三桂回信後第二天,皇太極就派譚布等駐守錦州;後來在四月癸酉,又遣金維城等駐守錦州。可以說在對明遼東軍的前線上調兵遣將,動作不斷。五月份的時候,大清還與大明進行了兩次區域性戰役:一次是庚子日努山敗明兵界嶺口;另一次規模較大,癸卯,阿巴泰奏我軍入明,克河間、順德、兗州三府、州十八、縣六十七,降州一、縣五,與明大小三十九戰,殺魯王硃衣珮及樂陵、陽信、東原、安丘、滋陽五郡王,暨宗室文武凡千餘員,俘獲人民、牲畜、金幣以數十萬計,籍數以聞。”(《清史稿·太宗本紀二》)但是可以看出,阿巴泰的軍隊雖然大獲全勝,攻城略地,但是無法立足,擄掠了大批人口、牲畜、財物之後還是放棄了攻取的地盤,又回到了關外。也就是說雖然大清在區域性戰役中能不斷取得勝利,但是由於明軍的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