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金融家、遠洋
歸來的航海家等外,還聚集著一批學者,有些還識得希臘文,帶有人文主義思想的色彩,在
當時的義大利形成一個文化中心。卜伽丘借光他父親的影響(那不勒斯的財政靠佛羅倫薩金
融界的支援),有機會參加宮廷的一些社交活動,擴大了他在文化領域中的視野。在他逗留
那不勒斯的這段時期,開始摹仿當時盛行的雕琢堆砌的文體,寫起詩文來。
他把他早期的作品都奉獻給他青年時代的情人“菲亞美達”,並且在帶有自傳性的作品
中追敘了他在教堂中初次遇見菲亞美達,一見鍾情,二人以後熱戀的光景。《十日談》中的
七個講故事的姑娘中,有一個就叫做“菲亞美達”,作者把她形容得非常美麗:“一頭金黃
的鬈髮,一直披到潔白細膩的肩膀上。她那鵝蛋臉兒才真多是百合花般潔白……”(第四天
結束部分)。學者們向來認為這位在創作生活上給予卜伽丘很大影響的菲亞美達,就是那不
勒斯國王的私生女兒瑪麗亞。不過現在學術界也有對這一說法予以否定的。
卜伽丘的第一部比較成熟的作品是長篇小說《菲洛柯洛》(Filocolo,l336),用託斯
卡尼語散文寫成,敘述一個信仰基督教的姑娘和一個青年異教徒的愛情故事,他們克服重重
阻礙,終成眷屬;其中有兩個作為插曲的故事後來收在《十日談》裡。《菲洛柯洛》可說是
歐洲文學中第一部長篇小說。
牧歌《亞美託的女神們》(Ameto,1341-1342)採用神話題材,是對於愛情的歌頌,
由於愛情的點化,一個粗魯的牧羊人一變而為心地高尚的青年;還值得注意的是這部有詩有
散文的作品在結構上和《十日談》有相似之處,七個仙女各自向牧羊青年亞美託訴述自己的
愛情故事,文筆也比較流利,有人甚至稱這部牧歌是“雛形的《十日談》”。
卜伽丘創作書信體小說《菲亞美達》(Fiammetta,1343一1344)時,擺脫了古典和神
話題材的套子,而開始描繪現實生活中的人物;作者把一個失戀的少女的內心世界的種種感
受:她的愛情和痛苦,幻想和希望等,都細膩地刻劃出來。這部作品被認為是歐洲文學中第
一次出現的“心理小說”。《菲索拉諾的仙女》(NinfaleFiesolano,1344—1346)是一部
長篇敘事詩,寫仙女和牧羊青年的戀愛悲劇,她因為追求愛情的幸福而遭到了懲罰。冷酷無
情、厲行禁慾主義的黛安娜女神把這一對情人變成了兩條河流,但是最後這兩條小河流到阿
諾河,又匯合在一起了。這篇長詩的一些精采片段,寫得清新、舒暢,是卜伽丘成就最高的
一部詩作,正象《菲亞美達》是他除了鉅著《十日談》以外,可算最好的一部小說。
此外作者還寫了兩篇敘事詩《菲洛特拉託》(Filostrato,1336)和《苔塞依達》
(Teseida,1339),英國喬叟的兩篇敘事詩《特洛勒斯和克莉西德》、《騎士的故事》取材
於此。透過不斷的努力寫作,卜伽丘逐漸擺脫了當時盛行的那種雕琢浮華的文體,跳出了古
典神話題材和中世紐迷信題材的圈子,現實主義的因素在他的作品中逐漸增長,為他進入創
作上的成熟期、寫下他的鉅著《十日談》作好準備。
1339年,卜伽丘的父親遭到了經濟上的打擊,卜伽丘的生活也跟著起了很大變化。從
此他結束了公子哥兒的優閒生括,而必須為自己的衣食操心了。1340年歲末,他回到了佛
羅倫薩。
在老個城市的激烈的政治鬥爭中,他堅定地站在共和政權一邊,反對封建專制制度。他
參加了行會,曾在佛羅倫薩共和政體中擔任掌管財政的職務,曾先後七次受共和政體的委
任,去義大利各城邦及法國等地,辦理外交事務,其中之一,是在1351年去帕度亞邀請被
放逐的彼特拉克返回佛羅倫薩。這兩位義大利文藝復興早期的傑出的人文主義作家在1350
年開始交往,二人從此結下生死不渝的友誼。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