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部分

華陰。

提到王猛,有則膾炙人口的典故便是說他的故事,叫做“王猛捫蝨論天下”。東晉荊州刺史桓溫北伐關中,屢敗前秦軍,直逼長安,駐軍灞上。王猛穿著布衣去見桓溫,談及當世之事,捫蝨而言,旁若無人。此時的桓溫平巴蜀、掃石羯、敗苻氐,北伐中原,引旆秦郊,威懷三輔,英名震動天下,王猛在這樣一個所向無敵的漢族大英雄面前神態自若、侃侃而談,令桓溫頓時刮目相看,當下問他:“我奉天子之命,率銳師十萬,仗義討逆,為百姓除殘賊,而三秦豪傑卻無人到我這裡來投奔,這是什麼緣故啊?”王猛的回答正中桓溫的心事,你不攻長安,豪傑百姓不知道你是不是真心想要關中地區,所以不來。“公不遠數千裡,深入寇境,長安咫尺而不渡灞水,百姓未見公心故也,所以不至。”

桓溫兵臨長安城下卻不攻城,心中確實另有打算。桓溫用兵一向謹慎,多野戰,很少攻城,此時的關中局勢有利於東晉,但就整個戰局來說,形勢卻極不樂觀。河南的姚襄投降前燕,燕主慕容俊的先鋒大軍已經逼近河南。江西流民郭敞挾持守官投降姚襄,江西非指今日的江西省,而是指今安徽省長江以西的地方,離京師建康咫尺之遙,建康震駭,竟把豫州刺史謝尚從歷陽(今安徽和縣)招還,戍衛京師,加固長江防線,固江備守。東晉朝廷摸不清姚襄的意圖,惶惶不可終日,姚襄根本沒有渡江的意思,遠在關中的桓溫卻準備就梯下人了。桓溫此次北伐另有目的,他剛剛參掉北伐無功的殷浩執掌東晉的大權,北伐是為了向東晉朝廷展示他的武功,目的已經達到,便沒有必要冒風險呆在關中,要知道窮寇勿迫,誰知道逼急的苻健能不能反咬人一口,他的一世英名遠無必要丟在渭水。

王猛一句話點中他的心事,桓溫默然無語,只是喃喃說了句:“江東無卿比也!”(江東沒有人能比得上你。)桓溫南歸之時,賜王猛車馬,拜高官督護,請與之同歸,被王猛拒絕。王猛婉拒桓溫的原因是他看到東晉高門當權,連桓溫這樣的英雄人物掌權尚難,以他一介布衣根本無從參政。他要等待機會,一個一鳴驚人的機會,他相信正值亂世之秋的中原大地會賦予他一飛沖天的機會。

沒過多久機會來了,苻堅登上王位後,接受呂婆樓(十六國之後涼的君主呂光的父親)的推薦,把王猛招入宮中,兩人一談,應了三國先主劉備的那句話,如魚得水,“一見便若平生,語及廢興大事,異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

一個統治集團的誕生;一個決策圈的形成,我們不能單純用人格魅力去解釋。簡單一提,比如歷史上著名的三顧茅廬,劉備與諸葛亮際會風雲、相慰平生。其實他們有潛在的需求,諸葛亮屬於荊州地區對曹氏抱有反感計程車族集團中的代表人物,他們渴望一個領袖,劉備也渴望獲得他們的支援。諸葛亮之才遠不需劉備三次屈尊,劉備的三顧茅廬是做樣子給荊州士人以至天下士人看,他禮賢下士,會給你們絕對的政治地位和經濟利益。諸葛亮之所以要劉備三請才出山,不是因為託大,而是在觀望形勢,觀望什麼形勢呢?河北戰局。若曹操平定河北,他就會出山,曹操若敗在袁氏家族手中,恐怕劉備縱使四請、五請,諸葛亮也不會出山。也就是說,一旦袁氏滅亡,真正能與曹操抗衡,成為天下士族豪門領袖的只有一個劉皇叔。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十八章 苻堅與王猛(3)

苻堅重用王猛,也是做樣子給關中地區乃至全國的漢人看,我重視你們,也願意與你們共享政權。王猛此時用不著觀望,他不看好東晉,已經選擇放棄,和苻堅的一席談話,馬上領悟到苻堅的宏圖大略,毫不猶豫地投身苻堅廷下。

苻堅與王猛無論在治國方略,還是性格上大相徑庭,苻堅大氣度,屬於浪漫主義理想派的政治家,王猛謹重嚴毅,屬於現實派的政治家,他們之所以會成為千古知遇的榜樣,除去他們兩人的性格魅力外,還有一個共同點,二人身上共同肩負的歷史使命使他們能夠銳意進取、大刀闊斧進行社會變革。

王猛與諸葛亮不同,他比苻堅保守,但比諸葛亮更加激進。前秦最終能夠取得“平燕定蜀,擒代吞涼”等一系列的軍事勝利,最終統一北中國,“跨三分之二,居九州之七。”奠定當時中國北疆最大版圖,這一切和王猛的施政密不可分。

苻堅首先遇到的第一個問題,仍然是###,###時刻困擾著入主中原的少數民族國家。匈奴漢國、前趙、後趙血的教訓擺在眼前,如何處置呢?苻堅除重用王猛和太原薛贊等參掌機要外,下令“復魏晉士籍”,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