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的人才是自我教育的結果,不是量化教育的產品。第二,做一個好記者的唯一途徑就是不斷地採訪、寫稿、發表(僅以平面媒體文字記者為例)。第三,成為好記者的重要途徑,就是採訪報道有重大新聞價值的事件,並透過自己的新聞報道來影響社會現實。你在這些方面做了什麼準備呢?

她說,我在一家英文網站做人物專訪,但影響力很有限。

我說,那麼你的人物專訪跟別人做的有什麼不同呢?僅僅是完成任務式的,還是對此有什麼特殊好奇心呢?有些記者做人物專訪,你會明顯感覺到其在探尋、在發問,以期望能獲取有價值、有意思的資訊,讓兩個人的話題都活躍起來。有些記者做人物專訪,是一種沒事找事的問法,有一搭沒一搭,被採訪的物件恨不得睡去。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

採訪水平的區別吧。她說。

對,水平是有差別的,但我理解的最大差別在於,你為誰而採訪?你是不是對你的採訪物件,對你問出的問題真正感興趣?比如我自己寫東西,是因為我被一個問題深深吸引,我看到的是我們體制化的教育有時偏離了一些基本的常識。什麼常識呢?社會的常識,人生的常識,人性的常識。我們沒有必要將原有的教育體制一下子打翻重來,但是我要告訴所有可以聽到的人,警惕你所接受的教育,不要全盤接受(儘管也無需全盤否決),它們可能會成為你很大的人生障礙。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把優秀青年變成“問題青年”(3)

正是因為我看到這種問題,才不休不止地絮叨,我是一個可以看出問題的“問題青年”!我們的教育培養了太多純粹接受型的“答案青年”了,他們以為不需要批判,不需要不滿,以為所有的問題終會有現成的、可被學校教育批次供應的標準答案。

有句話叫做“憤怒出詩人”,很有道理。一個藝術家藝術創作最旺盛的時候,是需要“有問題”的,需要問題帶來的衝動。無數歷史經驗證明,一旦藝術家錦衣玉食,養在深閨,無所事事,那就到了他的藝術生命被扼殺掉的時刻!

扯了這麼多廢話,是想傳遞給你一個道理。偉大的記者來自於偉大的現實,來自於他/她對這個時代的真相與真理的追問,這些都不是甜膩膩的哥倫比亞大學光環能帶給你的。

你必須深入到社會中去,感受最真實的人間煙火。你會被觸動,你會被感動,你會被激動;你會感到人間的不易,你會感覺到人間的不平,你會感覺到人間的不幸;你有思想,但是你更有一副心腸,為了“讓無力者有力,讓悲觀者前行”,你感覺到自己應該做點什麼,改變什麼,報道什麼,理解什麼,追問什麼……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這種“老套”的說辭不知還有幾個記者記得。最好的記者應該有最超拔的使命,這種使命感也許不是新聞學院所能教育出來的,可能也不是新聞理論可以堆砌出來的,而是從現實生活的血與汗、淚與笑、夢與情中凝鍊出來的!

我講了這麼多,不是告訴你新聞的技巧——我根本不懂——而是和你探討,最好的記者靠什麼驅動,然後才是學習理論和技巧等這些東西。

靠什麼驅動?現實問題!好記者必須是一個“問題青年”。假如她是一個“答案青年”,那就毀了!如果是答案青年,那就留在教育系統內繼續爬升,做一個只會寫官腔套話的新聞系教授吧。

我們接觸過這類的人,比如本科三年內就可以榮譽畢業的人,卻找不到工作,因為他除了學習什麼也沒幹。還有一類人,是一家公司累死累活的優秀員工,公司倒閉或部門被裁掉,他再次投入市場也沒有什麼競爭力。不是說勤奮不好,而是說競爭力不只勤奮那麼簡單。

你非常優秀,不只學習好,甚至你能做英文的人物專訪,這種英語程度就會給你帶來好工作。但是你能否做到自己理想的工作?我看不一定。

為什麼呢?請允許我說重一點兒,以達到刺激你的目的:因為你沒有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真正要害的事情上,而平均分散了你的優秀。為什麼你會這樣做呢?因為你還是一個答案青年,是一個被動優秀型的青年。你優秀,但沒有好奇,只知道升學。沒有一個核心的問題來促成你敢於與眾不同,用一根線索來整合你的優秀,使你卓然於那些只是普通優秀的泛泛之輩。

我說這番話的目的不在於教會你怎樣成為最好的記者——我要知道就自己去幹了。我就是要把你從一個毫無問題的“優秀青年”變成一個自我驅動的“問題青年”。然後,你離開我這裡,這個真正的問題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