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放心吧,本王不會跟父皇硬頂的。本王這麼做,自然是有本王不得不做的原因,至於父皇,我想以他的聰明才智,過段時間他自然就會明白。”
黛奴被他壓的有些透不過氣來,道:“如此甚好,是妾身多心了。”
朱道:“不,你心裡想著本王,本王很欣慰,現在本王命令你可以對本王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不必在乎什麼後宮不能幹政的迂腐規矩。但是不能讓別人知道,以免被人抓住小辮子。”
由於有呂雉和武則天的例子,歷史書上對於女人干政一向是大加斥責的,但是寫史書的這些個酸文人只看到了極個別的女人干政的不好示例,而選擇性的忽略了大多數女人干政的優秀典範。
太后是誰?是當今皇帝的親孃個別的是後孃,這個世界上哪有親孃害自己孩子的?武則天雖然篡了位,但還是把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呂雉雖然用了很多殘忍的手段來鞏固權力,但也是給兒子守江山,雖然最後沒守住。世人都覺得呂后很殘忍,將戚夫人變成了人彘。但問題是劉邦的女人多了去了,別人為什麼都沒事?若果不是你戚夫人老想著讓自己的兒子當太子,威脅到了呂后兒子的地位,呂后至於這麼恨你嗎?可見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宋朝的太后對政局的穩定作用很大,對整個社會的發展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明宣宗去世後,八歲的皇子朱祁鎮繼位,這個年紀的孩子除了吃喝玩樂什麼都不會,正是有張太皇太后領導的攝政團,才讓國事平穩的發展。再比如,清朝康熙也是八歲登基,前期也是靠著孝莊來治理國家。說到底皇帝到底是自己家的孩子,那些個太后、太皇太后又怎麼會去害他?
舉個相反的例子,明朝末年,僅僅當了二十九天皇帝的泰昌帝駕崩,他也是考慮到自己的孩子朱由校還小,一個人難以掌控住這個國家,再加上他的母親死的早,出了事沒有一個家裡面知心的大人為他出主意,所以才讓他寵愛的妃子李選侍做皇貴妃,以便將來輔政。
但是泰昌還是多了一個心眼兒,他怕精明幹練的李選侍架空朱由校,所以只給了一個皇貴妃(還沒來及封就死了),說什麼也不給皇后,這就導致東林黨那群黨爭高手有機可乘,透過移宮案將李選侍逼到了仁壽殿,進而掌握了全部政權。
等天啟皇帝長大後,看清東林黨那群人的真面目時已經晚了,身邊全是東林黨的人,沒有自己的羽翼,十分孤立,所以他就開始依靠同樣精明強幹而且對他忠心耿耿的魏忠賢。
老魏執政的那幾年,在東林黨寫的史書裡是十分黑暗、十分民不聊生的,但我們將史料翻來覆去的看上好幾遍,卻發現老魏除了搞死了幾個政敵以外也沒幹什麼有損於國家的事。相反在他的治理之下,工商稅、礦稅、海關稅都收了上來,國庫逐漸充盈,遼東軍的裝備也越來越好,還打了兩個大勝仗,穩定了局勢。
至於說他害死皇子和后妃,這種記載也只能呵呵了。朱由校這個人雖然心比較大,但對自己的家人是很在乎的。天啟年間有幾個藩王進京朝見,老魏仗著皇帝的寵幸不下跪。藩王將這件事告訴朱由校後,朱由校立即將魏忠賢大罵了一頓,並讓老魏向藩王道歉。從此之後老魏見到藩王之後,禮數那叫一個周到。
朱由校對那些支脈疏遠的藩王尚且如此,更何況是自己的老婆孩子。老魏若是敢對他們動手,估計就用不著崇禎收拾他了。
後人只道是孫承宗的關寧防線、袁崇煥的關寧鐵騎如何如何厲害,卻不知道所謂的防線、所謂的鐵騎都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那都是用錢堆出來的,沒有老魏在後方拼死拼活的鬥東林黨,鬥和東林黨盤根錯節的商人們搞錢,他們弄個毛線的防線和鐵騎?
所以對朱來說,這個世界上沒有好人和壞人,對自己好的就是好人,對自己不好的就是壞人,跟他的出身和職業沒有任何關係。
朱相信黛奴,不是因為他色迷心竅,而是他能感覺的到,黛奴是真心想著他好。
第二十六章 藍氏之女
黛奴心細如髮,自然知道朱的意思,十分感動道:“多謝王爺,妾身一定多為王爺考慮,哪怕是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朱捏了捏黛奴的臉蛋,道:“你可不能粉身碎骨,你要是粉身碎骨了誰來伺候本王?好了,我們廢話也說了不少了,接下來該做正事了,這才是你這個小丫頭片子該做的。”
黛奴臉一紅,眨了眨眼,輕柔地說道:“王爺……”
第二天,朱一大早就出了王府,說是去看屯田,其實他的真實目的是躲著耿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