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7部分

召見即將以中國戰區參謀長兼中國遠征軍總指揮身份赴緬指揮中國遠征軍作戰的史迪威,向他介紹了他對今後緬甸戰局的設想,指出:“餘最近遣五六兩軍入緬之目的,原在固守仰光。今仰光淪陷,全部戰局頓改舊觀。”中國遠征軍的“主要任務是為保衛曼德勒”,“如欲克復仰光,我必反攻”,而“我方欲反攻,必另有策劃,其最妥善者,厥惟集結主力於曼德勒附近,誘敵深入,待與交鋒之後,再反攻突破之。”

此外,他還交待:“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初,餘欲派國軍入緬,英方阻之,因此,餘已另定防禦計劃,擬固守八莫與納巴之線,以保持密支那至伊洛瓦底江之交通線,我軍並準備在保山附近沿怒江作堅強之抵抗,而以瀾倉江為第二道防線,擬於此堵擊敵軍之進犯。”'秦孝儀:《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第2編,《作戰經過》(3),中央文物供應社,1981年版、第238~241頁。' 並稱:“業已下令第5、第6兩軍歸將軍指揮”,“林參謀團長以下如第5軍、第6軍軍長已奉命絕對服從將軍之命令。”'秦孝儀:《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第2編,《作戰經過》(3),中央文物供應社,1981年版,第252頁。' 11日晚,吏迪威飛抵臘戍。

此時,以林蔚為首的中方參謀團和以馬丁少將為首的英方軍事聯絡組在臘戌舉行聯席軍事會議。會上,英方通知中方,英軍在喪失仰光後,決定以卑謬至彪關河一線為主陣地線,以確保仁安羌油田及中部產米區,並掩護莫契銅礦。同時,亞歷山大還希望中國遠征軍儘快向甫推進,接替英軍防務,等第5軍集中接防後,英緬第1師即向西撤退,爾後仰曼鐵路方面,由中國軍守備。

為迅速進至預定地區,中國遠征軍正加緊向緬甸輸送。第6軍先遣第49師由保山出發沿滇緬公路經臘戍等處進入盂畔地區,接替英軍防務;軍部及後續部隊,續運至雷列姆、南桑、東枝等處,部署作戰。英軍陸續移至緬甸西部,以仰曼鐵路以東至泰越邊境地區,劃為中國遠征軍之防區。遠征軍又劃東枝、壘固、亙莫契以東亙泰緬國境至寮國循公河右岸地區,為第6軍防區。第5軍不待第6軍後續部隊運輸完畢,即先遣第200師、騎兵團及工兵團等,推進至東籲拒止日軍,並掩護當地英軍撤退及遠征軍主力集中。3月8日,該軍先遣部隊如期到達,佔領陣地,主力在加緊運輸中。

迄止3月16日,中國遠征軍的部署概要如下:第5軍直屬騎兵團在彪關河附近;第200師在東籲及其周圍地區;軍部及直屬部隊在塔澤、漂貝地區;新編第22師及第96師於23日後在曼德勒東北地區集結。第6軍暫編第55師第1團在壘固、保勒間地區,其主力在南桑地區;第49師在孟畔地區;第93師在景棟地區;劉觀龍支隊在孟勇、芒林、大其力等地,沿泰越國境佈防;軍部及直屬部隊在雷列姆。

18日,中國遠征軍總預備隊之第66軍新編第28、新編第29師,正由國內分批向臘戍運送中。同日,英方通知中方已將英緬第1師、英印第17師、英裝甲第7旅合編為英緬第1軍,由斯利姆中將任軍長,擔任伊洛瓦底江方面作戰。

史迪威抵達臘戍後,對中國遠征軍設防的東籲、東枝、曼德勒和臘戍等地進行了視察,並於3月13日飛返重慶,向蔣介石建議遠征軍主力應儘量南下,集結於南線的東籲,以便乘日軍兵力分離之機,舉行反攻,收復仰光。

但蔣不同意,他認為東籲一線已有第200師設防,主力仍應集中在中部城市曼德勒,稱:“我在緬甸作戰,應切記兩大綱要,第一、應選擇與敵最後決戰之場所,此場所應在曼德勒以南之近郊;第二,應固守曼德勒。

此次在異邦作戰,餘至感關切,蓋危機有二:第一、當地民眾傾向敵人,對我並無好感;第二、缺少統一指揮。歷史上之聯軍,因指揮不統一而失敗者數見不鮮。……故彼等絕對不能挫折,苟有挫折,其影響將為整個中國不可挽救之損失。再者我深知應儘量予英方以精神上及事實上之援助,然我入緬部隊作戰之時,不應信賴英方的援助,此餘所以主張將第5軍之兩師駐守曼德勒。”'秦孝儀:《中華民國重耍吏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第2編,《作戰經過》(3),中央文物供應社,1981年版,第255頁。'

反覆商議後,蔣介石同意史迪威的建議,並指出,切盼英方能守卑謬,我方當守東籲。3月25日,亞歷山大飛抵重慶晉見蔣介石,感謝中國對保衛緬甸所給予英國軍事上的援助,並告知英緬軍已集中卑謬地區佈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