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能給人們帶來煥然一新的感覺。

雖然日本人也把櫻花栽種到了其他國家,在異國綻放的櫻花也會讓外國人欣賞到日本的粉紅色之美。但是漫山遍野粉紅一片的壯觀和人們為櫻花傾倒的情景只有在日本才能感受到。在日本,沒有一個人不知道櫻花的姿態,沒有一個人會在櫻花盛開的時節無動於衷。櫻花是名副其實的日本國花。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茶道之“悟”

十多年前,留學生的身份讓我時常有機會參加一些國際交流活動。一次,我被邀請參加一個茶會,因為客人中有中國使館官員,那次看到的茶道應該是比較正宗的。

事前聽說茶會是格調很高的招待形式,茶事的整個過程都體現出主人的志趣、修養和對客人的誠意,茶事的每一個步驟使主人和客人在默默無聲之中感受和諧的氣氛,最終達到情感的共鳴。能夠有機會目睹這樣的場面,體會日本文化的最高境界,我為自己被列入客人名單感到慶幸。

在長達兩個小時的茶事中,客人們整齊地跪成一排,專心致志地觀賞著一位茶師做茶的每一個動作。其間,吃一道精美的和式甜點,然後喝下半碗充滿綠色泡沫的苦茶,最後還要模仿著前面的人說一些自己都聽不懂的日語。

因為當時我對日本文化的瞭解幾乎是空白,既不能理解茶師做茶時的一連串動作,也體會不出簡潔茶室的真趣,只驚訝於那些看來粗糙卻被告知是價格不菲的高檔茶碗。我沒能在茶事中感受到與主人產生的情趣共鳴,倒是長時間忍受雙腿的痠麻疼痛讓我對茶會難以忘懷。可以說在我的記憶中,那是一次檔次最高、感受最乏味的做客經歷。

也許正是因為茶道的步驟繁瑣和氣氛過於肅靜,現代人們的生活中很少有關於茶道的話題和場景。學校的課外文化活動可能會使少數學生有一些接觸茶道文化的機會,但對更多的人來說茶道則是一個熟悉的名詞,陌生的內容。

提起日本文化,國內很多人會想起茶道和花道這兩個名詞。不久前,一些來日本訪問的朋友非常想看到貨真價實的日本文化,請我幫忙聯絡日本的茶道表演。茶道的確是為客人做茶的表演過程,但它不像中國茶藝那樣讓什麼也不懂的人能夠賞心悅目。中國人喝茶,主要在於品茶,因為種類眾多的茶葉而有了不同的沏茶方式,繁衍出了中國獨特的茶藝。而茶道的一系列表演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並不常見,我擔心連日本人自己都很少關心的茶道會讓慕名而來的國內朋友們掃興,但是對方堅持說哪怕是什麼都看不懂也要見識一下,畢竟這是隻有到了日本才能看到的。

“茶道是日本文化的結晶”這句話早有耳聞,因為那次難忘的經歷,我對茶道一直保持著敬而遠之的態度,所以也不曾想過“結晶”在何處。從第一次“見識”茶道到現在,時隔十多年,歲月已經讓我對周圍的生活和日本人的為人處世有了一些瞭解。與他們交往越深,越是覺得中國的孔孟之道和關於修身養性的話題對他們來說不是修養的道理,而是滲透在他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規範之中的常識和本能。

他們從小就被教育“言行舉止要謹慎有禮”,小學生們都懂得“待人處事,以和為貴”,“言多必失忍口舌”是普通人都得做到的處世之道。每一個成就大事的人都有著“臥薪嚐膽”的歷練,任何一個違背了“誠篤守信”的品牌會立刻在公眾的唾沫中淹沒、消亡。一個有地位的人往往是“深藏不露,低調做人”,一個大的計劃的勝算必定都有“不動聲色,暗渡陳倉”。

我對周圍很多朋友深厚的涵養和他們舉手投足之間的優雅含蓄望塵莫及,也對他們是如何修煉的百思不解。為迎接國內朋友的到來,我特意讀了幾本關於茶道的書籍。讀了茶道的介紹,我似乎有些大徹大悟的感覺。儘管普通人中通曉茶道的並不多,但是他們在各種場合的儀態都是茶道的基本動作,社會生活中必須遵守的原則都是習茶悟道者必須遵從和修煉的禮法。

茶道是從中國傳入日本的,茶道中蘊涵著儒教和道教精髓。在幾百年的文化傳承中,日本人已經把這些精華糅合在他們的日常行為和精神世界中,只是人們在生活中不會刻意去區分哪些是茶道的規範,哪些是茶道的講究,在他們看來這些都是做人的基本道理。

我帶領中國朋友去了愛知縣陶器資料館裡面設定的茶室,在那裡體驗茶道最後的過程——半個小時的品茶。

當我身臨茶室的時候,掛軸上幽靜的文字、花器裡恬淡的花草、晶瑩剔透的點心、做茶人講解喝茶方式和禮節時的動作舉止,這些都讓人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