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完美的配合,劉暹剛離開南京沒三天,《大公報》就爆出了北地災區糧食天價,湘軍、曾國荃,以曾家的一世英名為山西、陝西、河南北部換來的三百萬擔大米,至少一半流入了京津,而另外的一半,價格就沒見過低於一擔米/十塊銀元的。
《大公報》記者多加採訪、採風,取得了大量一手的真憑實據的同時,至少十名大公報外派記者,生不見人死不見屍!
《大公報》第一次公開聲討滿清暴行,叫囂著要為報社同仁報仇雪恨!
如此一文當真稱得上是石破天驚。這樣的報紙在全中國流傳開來,對滿清的打擊可想而知。同時這份報紙也給湘軍和湖湘學派披上了一層光鮮的外衣,也為日後湖湘學派與《大公報》的交好奠定了基礎。
滿清當然不願意看到這份報紙散的全天下都是。報紙剛送到坐鎮天津的多隆阿手中時候,多隆阿就猛地站起身,迅速傳名——嚴查《大公報》。
雖然大公報在天津的駐點位於英租界以內。
但多隆阿清楚《大公報》在天津的一些‘暗渠’,雖然不一定是全部。
之前的時日裡,不管是淮軍坐鎮京津,還是多軍來到津門,《大公報》在京津一代的販賣一直是半公開架勢的。李鴻章不去管,多隆阿也不去管。
但是現在,多隆阿不能不管了。《大公報》除了公開抨擊滿清以外,還羅列了大批涉嫌從中謀利的地方官員的名字籍貫,以及東起京津。西到蘭州,北地大小三十五個城市的糧價。又公佈了南國大小三十個城市的糧價,這兩邊一對比簡直是動搖滿清統治的根基。
……
成千上萬的多軍士兵把天津城佔得滿滿的。《大公報》在租界外設立的十多個發售點全部被一個不留的貼了封條。三天之內,整個京津地區明面上幾乎看不到一張《大公報》的存在。那些茶樓飯館,往日人聲鼎沸,人多口雜的地方,再也看不到人拿著《大公報》吆五喝六或口若懸河,再者你爭我辯的樣子了。
但是眼下的時節,多隆阿就是指揮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