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眼下的時節,多隆阿就是指揮著多軍開足馬力的去查禁《大公報》,他能力所及的地方又能有多大呢?
半個直隸夠不夠?
山東、山西、陝西等地,《大公報》半公開的姿態可是一點沒變。尤其是山西、陝西兩省。不知道多少百姓對著滿清痛罵不已呢。
兩年的乾旱,整個山西逃難逃荒的人數不下五百萬,不少地方都出現了人吃人之景。現在大公報這麼一報道,要說山西人不狠滿清,鬼都不信哦!
而讓全天下百姓對於‘丁丑奇荒’這場席捲了半個北方的大旱大難,有個最具體的印象的,還是李提摩太提供的日記筆錄。《大公報》一字不改的刊登了上!
李提摩太生於英國南威爾斯,是英國浸禮會傳教士。英國浸禮會盡管成立於1792年,但在1869年就到中國傳教。這一組織主要在山東、山西、陝西三個傳教區開展工作。李提摩太在1870年來到中國。最初他在山東、東北一帶傳教。1876年,山東發生了大規模的旱災,於是李提摩太就到處為災民募集救災物款,並邀請了幾位助手幫助他。1878年。山西也發生了災荒。李提摩太就又到山西救災,並在山西太原開始傳教。
李提摩太由太原南行300公里,他在日記中寫道:“南行已530裡。下一座城我見到了平生最可怕的景象。城門口旁邊堆放著被剝光了衣服的一大堆男屍。一個疊著一個,就好像在屠宰場看到的堆放死豬的樣子;在城門口的另外一邊同樣地堆放著一大堆女屍。衣服也全被剝光,這些衣服全被送到當鋪換取食物了。城門口停放著車輛。準備裝運這兩大堆屍體到城外埋葬,這一帶路上的樹都呈白色,從根部往上10尺到20尺的樹皮全被剝光充作食物。我們經過的許多房屋都沒有門和窗,全部被拆掉賣了當柴燒了。屋裡廚房的鍋子,都是空的,因為賣不掉只好扔在那裡,戶主都已走光或死去。”
這個時期的山西一省還不到兩千萬人,官方記錄是一千五百來萬,但算上黑戶,可能有一千七八百萬。
僅僅兩年不到的時間,就死亡了至少三百萬人,還有五百萬以上的人口逃荒或被販賣到了外地。大災使山西大傷元氣!
歷史上的山西巡撫是曾國荃擔任的。整整兩年時間,曾國荃為山西‘賑銀一千三百萬兩、米二百萬石,活饑民六百萬’,山西人至此之後對曾國荃感恩戴德,專門修建生祠,以紀念他。當年《申報》對他離開山西時的場景作過報道:“光緒六年七月二十二日,晉撫曾沅甫爵帥,由晉啟程北上。……紳商士庶以及農工行戶、滿漢營兵皆公送。長生祿位,萬民衣傘,不計其數。憲即出城,經過街市,紳民則攀轅臥轍,鋪戶行商民等皆步送出城。四鄉百姓來觀者,數以萬計……南門外香案擺至十里之遙。非深得民心,何能若是哉?”
但現在是,山西沒有了曾國荃,大清朝還搖搖欲墜的。整個山西受災的慘景比之歷史上更重了不少。雖然在劉暹起兵之前,滿清的形勢比之原時空同期不知道好了多少。
原來的歷史上,翁同龢對李鴻章的海軍建設百般刁難,實在也是因為這場災荒影響到清政府的財政。再加上當時左宗棠出關,滿清兜裡比臉都乾淨!
李提摩太為代表的一批傳教士也趁機粉墨登場。他們的目的當然不是純粹的賑災,而是以賑濟災民為手段,吸收教徒,擴大自家教會的規模。據軍情局來報,在山陝災區活動的外國傳教士有近百人之多。堪稱外國傳教士在華的第一次有組織、有計劃地救災活動。而此情甚至對百多年後的二十一世紀都有影響。【據說山西信教的不少】
……
“鬧吧!鬧吧!鬧完了,滿清也塌鍋了!”
人已經到了紹興府的劉暹,丟下了手中的情報。但他的內心中卻又再為山西之難情感到愧疚。不過怎麼說,山西一省的浩劫,有他的一部分因由在!
劉暹曾經想,自己要是真的冷酷無情也就好了,那就不會再為山西之災荒感到愧疚。但他不是,縱然他很清楚自己起兵卡的點兒就應在這場大災荒身上。
“唉……”
戰場上,殺幾十萬甚至百萬人,劉暹也不會有婦人之仁。可老百姓因為災荒而死傷數以百萬計,這個坎兒就在他心底烙下了。
紹興府城。
“廢物!”知府衙門裡,希元看著跪在腳下一身狼狽的劉仁清,臉上爆發著無可抑制的狂怒。“怎麼不死在外面,還有臉回來?”
諸暨城是山陰隔絕秦軍的唯一門戶,希元在那裡好了大功夫囤積物資軍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