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術跟風水術息息相關。
風水一說奧秘高深,普通人難得一窺究竟。而尋龍點穴又是風水師的不傳之秘,所以所謂的“風水寶地”也是凡人難知。
中國龍脈有那麼多,偏偏唯有邙山獨樹一幟,名震天下,成為全中國人都知道的風水寶地,箇中緣由,恐怕也是拜那些文人墨客所賜。
韓愈寫過一首《贈賈島》:孟郊死葬北邙山,從此風雲得暫閒。
白居易寫過《浩歌行》:賢愚貴賤同歸盡,北邙冢墓高嵯峨。
曹雪芹寫林黛玉之死,一聲嘆息:小小年紀,便做了北邙鄉女。
陶潛《擬古》詩之四:“一旦百歲後,相與還北邙。”
歐陽詹《觀送葬》詩:“何事悲酸淚滿巾,浮生共是北邙塵。”
徐渭《雌木蘭》第一齣:“聽提刀殺把眉攢,長嗟嘆道:‘兩口兒北邙近也,女孩兒東坦蕭然。’”
王運《哀江南賦》:“鬼躑躅於北邙,人蕭條於東市。”
明朝三大才子之一楊慎的一手西江月也提及北邙,這首詞因為格致大氣,寓意深厚,也成為很多傳統相聲的開場詞。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後商周。英雄五霸鬧春秋,頃刻興亡過手!
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前人田地後人收,說甚龍爭虎鬥。”
因為這樣的名聲,那些帝王、文豪、土豪紛紛把墓地選在了邙山,當然,老百姓也想在邙山給自己撅個坑兒,不過沒那個條件。
就像現在的北京、上海一樣,全國有點夢想的人死命往裡擠,那麼大一點城市,一下子堆了2、3千萬人,地上都沒處住了,地下室裡都住滿了人。
邙山的情況比這還要惡劣,上千年來葬在這裡的大人物越聚越多,邙山雖大,但也頂不住人多。
大家葬來葬去,好地方就都被搶了,難免形成碰頭的情況。
從唐朝開始,這裡就滿員了,基本上往地下捅一竿子,就能戳到一處墓穴。人稱“幾無臥牛之地”。
唐代詩人王建就寫過一首《北邙行》,上面就描寫道“北邙山頭少閒土,盡是洛陽人舊墓。舊墓人家歸葬多,推薦黃金無置處。”
西晉時張載就說“北邙何累累,高陵有四五。借問誰家墳,皆雲漢世主。”
明人就直接說都是墳上墳了:“北邙山上朔風生,新冢累累舊冢平。富貴至今何處是,斷碑零碎野人耕。”
因為邙山古墓多,而且葬的都是大人物,所以也間接地培養了一種地方特色,盜墓行業。
有句話叫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個人的人生髮展,跟環境有著莫大的關係。
你家如果住在海邊,那麼你從小就會游泳。
你家如果住在山下,那麼你自然就會爬樹。
你家如果住在邙山,那麼你打小兒就會盜墓。
住在這邊的人,或多或少都有點盜墓的手藝。但是能盜出名號,盜出風采來的,那就鳳毛麟角了。
黎氏就是有名的盜墓世家,而且獨門獨派。
中國從古代起到現在,墓葬的歷史有多久,那麼盜墓的年代就有多長,發展到今天盜墓也是分門分類,什麼南派、北派。長沙幫、江寧幫、嶺南幫屬、遼瀋幫、熱河幫、昌平幫、洹洛幫、雁北幫、關中幫、魯南幫。
還有分關內關外的,還有分京派和地方派的。
盜墓的手段也是花樣擺出,什麼分金定穴、搬山卸嶺……工具也是五花八門,什麼洛陽鏟、老鼠衣……
而黎氏之所以在盜墓之鄉能獨樹一幟,是因為他們不屬於任何門派,而是自成一派。
之所以有如此的成就,是因為黎氏家族的掌門人黎鎮北,是一個百年難得一遇的奇才。
第一三零章:黎氏五虎
雖然精通各路盜墓技巧,黎鎮北卻不屑於與其他盜墓賊為伍,他甚至看不起那些傳統的盜墓手藝人,用他的說法是“不夠大氣”。
邙山雖然古墓成群連片,但是經過千百年來的盜掘,基本上有價值的已經被挖絕了。
而且千百年來的墓葬主和盜墓賊都在研究同一套風水術,基本上也算是知己知彼了,有偷就有防,該盜的盜光了,剩下的大墓就隱藏的非常秘密了,僅僅利用尋龍點穴的方法已經無法探掘。
這種隱蔽性極強的墓葬,採用的是“反風水術”,基本原理上是你說南,我卻往北,你指東,我卻撅西。
做這種反風水術的人,歷史上大有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