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在《投名狀》觀影過程中,我好像看到了《集結號》的影子,同時也不乏《色,戒》的視角。開始時龐青雲告訴趙二虎老婆,自己的兄弟幾乎全軍覆沒,這讓我想到《集結號》的穀子地,古今戰爭的關鍵詞都是“殘酷”。陳可辛對龐青雲的塑造很人性化,他很複雜,視角跟李安在《色,戒》裡對易先生的刻畫有異曲同工之處,只不過《投名狀》透過不同戰爭,《色,戒》透過不同床戲表現。所有人都恨他,但不知恨的起點和終點。

相對於當年張徹的《刺馬》,《投名狀》顯然更哲學,是透過特定環境,特定人物傳達創作者的人性觀察結論。龐青雲的東方式野心伴隨“一將功成萬骨枯”的壓抑過程漸次高漲。他是一個天生的“野心家”,但他並不是不講兄弟感情的人。不過,納過“投名狀”的三兄弟終究經不住發酵的野心,畸形的感情,官場的陰謀合力使壞,最後以兄弟鬩牆收束。《投名狀》裡的武功大概是最不起眼的包裝,陳可辛更想做的是把人的複雜性、矛盾性在患難及榮耀時分別加以解剖,告訴世人:所謂歷史,以及歷史上的恩怨、情誼、殺戮、陰謀都是人幹出來的,人創造了歷史,其實也同時毀滅了尊嚴與理想。每一個人身上同時具備善與惡的因子,但歷史卻只記得住事件,並憑此定性。

我的史學偶像陳寅恪說:真正偉大的史學家須對歷史抱有“理解之同情”。陳可辛的巧妙在於他刻畫龐青雲時亦帶有“理解之同情”,獨自流淚祭奠赴死的趙二虎,對行刺的姜午陽手下留情,觀眾能見到龐人性的虛偽,但其實也能看到他內心最真實最脆弱的一面。陳可辛生動展現的與其說是一個有能力的武夫從“倒黴蛋”到“野心家”的折戟沉沙過程,還不如說是,他想把外人詬病的國人“擅長窩裡鬥”的東方式弊病來一次探本溯源。《投名狀》的結義故事是一個纖毫畢現的標本,它反映出在某種延宕數千年的體制掣肘下,在人無法獨自決定自身命運的“無力感”籠罩下,人與人之間錯綜複雜關係大抵只能以悲劇收場。被慾望、權力的巨大磁力影響,東方式兄弟情、羞恥心其實單薄如紙,難擋一刺。誰都不願“窩裡鬥”,但體制一步步把人逼向卑鄙的懸崖。

我欣賞《投名狀》的色調,因為它真實告訴了大家戰爭的本來色彩。難演的龐青雲也幾乎被李連杰演活了,相對於劉德華、金城武飾演人物性格的單線條,李連杰此次的複雜歷練將讓他更傑出。目睹陳可辛用“豪賭”氣概在《投名狀》裡鋪滿鮮血、淚水、饅頭、俘虜、婦孺、恩怨、邂逅後,我在震撼中無法整理思緒。我發現:有種感懷太紛亂,無可傾訴,難以名狀。

全球化語境下的金箍棒

如果用“無極”體詮釋,《功夫之王》可以別稱為“一根金箍棒引發的血案”,但裡面的哲學意味濃得像墨,比《無極》有餘韻多了。

全球化語境下的金箍棒

打扮得像醉鬼的“成龍”神仙考試沒透過,後來教外國小夥功夫以滿足虛榮心。他在沙漠裡準備“急急如律令”求雨,結果被“李連杰”尿了一泡,狼狽不堪。白髮魔女“李冰冰”出現在流沙河,攔阻手拿金箍棒的波士頓菜鳥,疾如導彈的頭髮那才叫“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李冰冰”愁的是“如何長生不老”,因此,綠色的瓶瓶罐罐是她的終極目標。但那些神奇液體卻被躺在擔架上的“成龍”像酒一樣喝掉了,恢復元氣的“成龍”後來還當胸給了“李冰冰”結結實實一拳,打得好些男觀眾喟嘆不已。《功夫之王》最醜化的是劉亦菲,“金燕子”前半部面部面板就像抹了煤灰,後來總算把臉弄乾淨了,含情脈脈地稱讚美國青年“兩年前你還不濟,現在卻能跟我並肩戰鬥”——也沒什麼下文,據說是把中外大好青年初吻戲剪掉了,我特別想問:是誰讓剪掉的?!作為劉妹妹的粉絲,我有權利花70塊錢看到她的初吻,但《功夫之王》的老美導演只給我看她不發情而發飈的一幕,這很讓人著急。

如果用“無極”體詮釋,《功夫之王》可以別稱為“一根金箍棒引發的血案”,但裡面的哲學意味濃得像墨,比《無極》有餘韻多了。比如“李連杰”在山洞裡突然神叨叨講出一句:要學會呼吸,後來“成龍”也嘀咕了一兩句類似名言。從這個細節看出,老外編導在長期觀賞香港功夫電影的同時,業餘時間也看看東方哲學著作。但那片頭被人打,片尾打趴小混混的波士頓男孩,分明又是典型的美國式成長髮育過程,跟《變形金剛》裡那個幫外星人打架的小夥子沒什麼區別。這種“東西雜交”貫穿《功夫之王》始終。

全球化語境下的金箍棒大概才是真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