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各種法子鑽空子,比如每個月給知青20塊錢,而對方也不用上班,單位只為了撐到這個用工比例,節省下的稅款直接就把這個損失彌補回來了。
計算所的知青社,其成員主要是那些教授和專家的孩子,返城後只能靠搬磚、運砂石、做清潔之類的笨重工作賺取微薄的收入。
一心想幫助這些知青的王洪德,辦了一個培訓班,由其做機房裝置的設計,讓計算所工廠生產,再指導知青社的成員組裝。
如此一來,既推廣了技術,驗證了大型機房技術的應用前景,又為國家節省了外匯,還改善了知青們的生活條件,可謂一舉數得了。
因為現階段全國上下湧動著計算機的熱潮,所以知青社的效益十分可觀,一年就賺了60多萬元,知青們的月工資從20 幾元漲到了90 元,但做為知青社顧問的王洪德則一直分文未取。
支援知青社從事技術工作,服務社會,成了轟動一時的大新聞。尤其這60多萬元,數目在目前可是很驚人的。
結果王洪德個人不但沒有因此受益,還被打落了塵埃,落了一個“停止工作、接受檢查”的下場。
同時,為了查明他是否在這裡有經濟犯罪行為,海_澱區工商局以”非法經營、投機倒把”為名對他進行調查,中科院和計算所的紀檢部門也派人前來調查。
對此,王洪德心中的委屈可想而知。在他看來,自己不但為知青事業出了力,還給單位帶來了巨大的利潤,說是兩全其美也不為過了,但卻被單位如此不信任。
至此,王洪德心中萌生退意,不想在計算所繼續呆下去了。
另外,王洪德也考慮到自己已經46歲了,在學術方面可能不會再有多大的作為了。
同時,他又看到,目前的機房工程具有巨大的市場。
如果抓住這個機會,離開計算所,跳出這個不愉快的環境,出去辦公司,正好可以大幹一番,成就自己的事業,
王洪德目前的狀態,可以概括為“欲幹不能、欲罷不忍”。
正當他思想上進行激烈的鬥爭,舉棋不定的時候,有人向他推薦了唐煥這個天使投資人,直言對方財力雄厚,和中科院合作頗多,加上有親戚在這裡工作,算得上一個知根知底的可信任之人,不如去看看能否找到一個創業的機遇。
唐煥聽完王洪德的遭遇,看著鬱郁不得志的對方,淡淡一笑,倒了一杯茶水遞了過去,“王工,按理來說,你比我年長,我是沒有什麼資格開解你的。但我還是忍不住想說一句,時代正在變革,處於其中的個體,還是努力向前看為好。”
“你說的有道理。”王洪德坦然地點了點頭,“我有心出來創業,可就是找不到啟動資金的來源。”
“沒關係,你都找到我這裡來了,自然會有解決之道。”唐煥寬慰地擺了擺手,同時心裡暗自嘀咕,就衝著原本時空里科海公司這個中關村四巨頭之一的成就,自己也會不吝出手的。(未完待續。。)
第0368章 進入限售名單了
聽到唐煥看好自己的專案,王洪德精神一振,這除了可以讓他不用再去做受氣包之外,也極大地增強了創業的信心,畢竟對方在計算機產業中的地位擺在那裡呢,而且不是家裡炕頭上的能耐,而是就整個世界舞臺而言的。
“資金不是問題,甚至辦公室都是現成的,你只需要把原來合作的工程師們借調出來就可以開工運轉了。”唐煥的手指輕輕地在沙發把手上打著拍子,“但我要囑咐,一定要管理規範,把賬目做清楚了,這次知青社事件,從積極的角度來看,未嘗不是一個警示。”
唐煥的提醒是有事實根據的,第一桶金可不是那麼好撈的,說句不客氣的話,完全守規矩幾乎不可能。
原本時空裡,中關村處於電子一條街發展階段的時期,就暗藏著這種混亂。
當時,中關村所有企業走私計算機,幾乎是公開的秘密,而中科院科學儀器廠女強人金燕靜所發起創辦的信通公司,涉案價值7000萬元,成了被打擊的典型,最後黯然隕落。
中關村眾多風雲人物的雄心、野心、權謀、商戰、虛與委蛇,甚至徹底瘋狂,詮釋了一部未必對每個人都完美的創業史。
唐煥有護身符,而且暫時看不上這些利益,自然可以抽身事外,以上帝視角居高臨下地安然旁觀。
但他仍希望王洪德這類創業者當中,儘可能多地少走彎路,可以順利度過這段體制調整階段。最後發展成為能在世界舞臺上幫襯一下自己的合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