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也是外行,但是他自信還是能夠明辨是非賢愚的。
蕭何起先服膺法家理論,但又有諸多疑問,所以他還是先從這裡開始了:“請問韓都尉,法家之行於兵家,是否得其所宜呢?”
“回相國大人,兵家自是重法家之術,《孫子》‘令之以文,齊之以武’、太公《六韜》‘定名實,明賞罰’是也,《尉繚子》亦曰:‘號令明,法制審……明賞於前,決罰於後’,又謂用法當一視同仁:‘當殺而雖貴重,必殺之,是刑上究也。賞及牛童馬圉者,是賞下流也。’《孫臏兵法》:‘夫賞者,所以喜眾,令士忘死也。罰者,所以正亂,令民畏上也’……但我兵家又絕不等同於法家,起碼今日的兵家不是真正的兵家,太過看重法家之術了。法家之繁刑厚斂、刻薄寡恩,行於一時為易,效於一世則難!”
“請韓都尉不妨細言……”
“《孫子》道兵家之五事曰:‘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法在最末,以此不言而明。又《孫子》謂兵之‘七計’,也即是兵家取勝的七大要素,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強,賞罰孰明’,法令居於其次……《吳子》亦道:‘若法令不明,賞罰不信,金之不止,鼓之不進,雖有百萬,何益於用!’《六韜》則曰:‘刑繁則民憂,民憂則流亡’……”
對於法家的繁苛濫刑,韓信自是有切身體會的,於是他便又跟蕭何談起了上次差點被殺的事,其實他的那點小過何至於殺頭,尤其強秦正是亡於繁苛濫刑。
“本相深以為然,秦之強亦弱,今日我們且不可再重蹈秦人覆轍了,這可是我們當下治軍的軟肋啊!那韓都尉又有何良策呢?”
“回相國,其實這些都已經是前賢所講論過的了,《孫子》道:‘法令省而不煩’,只是讓士卒們明白些最基本的賞罰原則就好,且不可一味捆縛了他們的手腳,使之畏首畏尾,惟恐動輒得咎,如此將帥何以得士卒死力,這仗還怎麼打得贏?!太公《六韜》也明示將帥應愛人如己,法內施情:‘賞罰如加於身,賦斂如取諸己’,《尉繚子》亦道:‘先廉恥而後刑罰,先親愛而後律身’……”
“這正是了,那商(鞅)君、韓非子如此法家大賢,亦難免刑戮之禍了,究其根源,這也是自取其禍呀!只是吳子又何以身遭大戮呢?”
“呵呵,相國所問極是!不過吳子之抱負非常,出將入相,並不純為兵家,故而亦非因用兵家之術治國而罹禍!《老子》曰:‘以正治國,以奇用兵’,吳子治兵則另有一套——昔日魏武侯問於吳子曰:‘嚴刑明賞,足以勝乎?’而吳子卻回答道:‘嚴明之事,臣不能悉。雖然,非所恃也。夫法號施令而人樂聞,興師動眾而人樂戰,交兵接刃而人樂死。此三者,人主之所恃也’……”
“嗯,吳子果不愧為兵家大賢!韓都尉亦用心非常,高屋建瓴之論哪,令本相頓開茅塞……痛快!痛快!呵呵……”。 最好的txt下載網
第3小節、談兵論道(下)
正在他們交談的當兒,有兩次屬下來找蕭何處理些公事,可是都被他暫時壓了下去,而且他連吃飯也顧不上了,一心要聽韓信講論用兵之道。這韓信也是難得見有人如此熱心自己的識度,論起兵家之事自然如數家珍一般,早把飢渴丟一邊去了。
兩個人靠得更近了,蕭何也不得不由衷佩服韓信旁徵博引的非凡能力,這可絕不是一朝一夕、徒然背誦所能掌握的功夫,蕭何幾嘆韓信為神人。因為蕭何更關心諸子百家的精華在兵家戰爭觀念中的體現,所以韓信又分別為他講論起了兵家的道家、儒家、陰陽家乃至墨家等的色彩,這些觀念既是韓信所熟稔也是他用心體悟的結晶,他更是願意將其付諸實踐。
“《老子》曰:‘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此處是講欲擒故縱之法,而《孫子》道:‘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攻其不意,出其不意。’二者之精神乃是一以貫之的……
《老子》尚以柔克剛、以靜制動,曰:‘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致虛極,守靜篤’。而我兵家《孫子》道:‘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尉繚子》也道:‘勝兵似水。夫水,至柔弱也,然所觸,丘陵必為之崩’……
《老子》尚‘以正治國,以奇用兵’,太公《六韜》固然後人所輯,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