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作為韓成相國的張良之心是向著劉邦的,而且韓成也並沒有立下什麼了不得的功勞。於是項羽就把他脅迫到了彭城,先是將他廢為候爵,繼而又幹脆將他殺死了事。
張良便逃回了韓地,他自然還是要去追隨劉邦的。當他聽說項羽要舉大兵來*劉邦時,就給項羽寫去了這樣一封信,其中說到:劉邦(及其手下們)只是因為作為偏居一隅的漢中王心生不滿,想要按照原來的諸侯約定得到關中,才不惜再次舉兵略地的;但是他得到關中就會如約即止的,他也畏於霸王(項羽)的兵威,並不敢有繼續向東發展的意思。而且,張良還把齊地、梁地的諸侯們結盟反楚的盟約一併拿給項羽看,更如是指出:齊國想要聯合趙國等滅楚,楚軍不可妄動。
結果,不由得項羽不掉轉矛頭去先對付近在咫尺的齊國,而且也因為如果他先行西向去進攻劉邦的話,齊國就可能要抄他的後路。側翼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而“遠交近攻”更是必須的。
這樣,當項羽去傾全力對付齊國並被後者所緊緊咬住的時候,如此千載難逢的良機,漢王劉邦自然就命韓信率兵殺出了關中。 。 想看書來
第7小節、順天者昌(上)
這麼多年以來,韓信終於第一次展露出了會心的微笑。初戰告捷,令他長長地舒了一口氣,他用自己無與倫比的實力向那些鄙視他、懷疑他的人們回答了一切。
當然,他還有一些不夠成功的經驗需要認真總結。比如,像章邯進駐陳倉這樣重大的事件,相關情報人員居然都不能及時地向他予以傳達、彙報,看來情報部門的工作和人員還需要加強;若不是他即使奮不顧身地去鼓舞士氣,後果真的不堪設想。再比如,雖然有巨大的物質獎勵在激勵著將士們奮勇拼殺,可是一旦遭遇到真正的危險,將士們的第一選擇,無疑還是保命;這樣,便一面需要在健全陣亡將士的撫卹制度上下一番工夫,使得將士們儘量減少後顧之憂,一面則更需要想盡一切辦法斷絕將士們的後顧之憂!雖然這樣的辦法可能是極其不仁的,可是作為戰爭而言,勝利才是一切,只有勝利才可以說明一切。
也有一些好的經驗需要總結,比如騎兵在灌嬰的率領下就打出了驚人的戰績。本來,韓信交給灌嬰和他的騎兵的任務是儘量拖住敵人的援軍;結果沒想到,騎兵將士們在灌嬰的率領下先行在敵人援軍的必經之路選擇了一塊利於騎兵發起衝鋒的寬闊地帶,並且迅速趕來那裡埋伏起來,這樣便對於來援之敵形成了以逸待勞的有利態勢;最後,騎兵部隊向毫無防備的敵軍發起了迅猛衝擊(那時的騎兵還是以射箭為主,不過灌嬰卻改觀了傳*法),更加之他們的勇猛善戰,以至於最終不僅僅地拖住了敵人,而是予敵人以重大殺傷,迫使這股援敵徹底退出了戰場。也由此,不僅韓信從此記住了灌嬰和他的出色的騎兵指揮戰術,連作為漢王的劉邦也對此留下了深刻印象,劉邦最後將灌嬰任命為了騎將。
然而,由於漢軍進展的太過神速,以至於漢軍並未來得及大力加強正規騎兵部隊的擴編。其實,這的確是作為漢軍主帥的韓信的失策,年輕的他真的有些驕傲了。
得勝之後的韓信忙得是不亦樂乎,這年十月間的時候,整個軍營深處到處都佈滿了他那忙碌和英武的身影,漢軍的規模也在不斷的急速擴大,僅僅兩個月,漢軍的總編制就超過了三十萬之眾。他也知道這才不過只是一個小小的開始,真正的考驗還在後面。雖然這已經是非常鼓舞人心的,可是當他每每想到項羽那力能拔山、沖決一切的英雄氣概時,也是從心底禁不住會生出一絲透骨的涼意的。在項羽身邊的二十個月又豈是白呆的,從長遠來看,項羽是值得鄙視的;可是從具體方面來看,卻要恰恰相反①。
好在這個時候張良先生回來了,這一回他應該再也不會走了,他們二人一時間成了劉邦的左膀右臂,這也讓韓信的負重感減輕了一些。
“哎呀!這聊聊數月不見,韓老弟便如同神龍驚世一般哪,可喜可賀,更可敬可畏!哦,不!應該叫韓大將軍了,呵呵……”再次重逢,張良忍不住如是慨嘆道。
“嘿嘿!張兄可真會說笑,莫要把小弟捧上天去!託漢王、蕭相國和張兄的福,小弟這才得建此寸功,不值一提吧!”
“韓大將軍志在非常,這點功勞自然不值一提,不值一提!呵呵……”
“張兄還拿小弟說笑!不過真的要先謝過張兄,若非張兄當日醍醐灌頂,又拿出有小弟今日,這裡先行謝過了!”說著,韓信便要向張良行禮。
“老弟折殺我張某了,慚愧慚愧!漢王能得老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