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的兩股勢力。
簡單來說,是新舊兩股勢力。
新的一方,主要是1904年清廷實行新政以及立憲改革後設立的官職,有諮議局議長張謇,高等檢察廳廳丞王佑安,高等審判廳廳丞何道田,新軍第九鎮統制徐紹楨,這些人要麼是立憲派,要麼是革命黨。
舊的一方,多是軍權在手的武官,和北洋殘黨或者奕…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如江寧將軍福順,江北提督雷震春,江南提督張勳等。
剩下的就是一些******了,主要是江蘇按察使,布政使這類的本土官員,屬於屬於偏安一隅的保守派地方勢力,那方勢長就支援那方。
這三方構成了兩江地區的權力格局,而葉開正是那個攪局者。
把這些人叫來,他只有一個目的,以新壓舊,藉口貫徹“清末新政”的名義,把舊派勢力的權力奪過來,特別是軍權。
葉開左顧右望,見眾人到齊,浦一停歇,便張口道:“良弼久在北地,京師為官,對兩江的民情民務,多有生疏,前奉內閣命令南下赴任,敕治江南三省,本督深感責任重大,初到兩江,以後還得仰仗列位僚員同心協力,如此才造福兩江的千萬百姓。”
先上來冠冕堂皇的介紹一番,葉開邊說話邊觀察各自的表情,這些人當然知道良弼是何許人也,“良公美譽,曉諭全國”,他們一早便知,況且葉開在上海乾的動靜那麼大,他們想不知道也難。
關鍵是之後的話,新任總督叫他們來,可不是為了拉家常的,新官上任三把火,說不定接下來就是一記殺威棒。
葉開稍稍頓了一下,伸伸手,讓眾人依次就坐,順序早就規定好了,按照各自的官銜大小,遠疏近親,坐在葉開的兩側,左手邊是巡撫程德全,理所當然,而另一邊卻不是常理上的江寧將軍福順,而是諮議局議長張謇,這個安排,值得玩味。
福順自然能察覺到這細微的變化,坐在稍遠處,他的臉色隱隱發作。
葉開接著道:“想必大家也清楚,內閣未立之前,良弼是參預政務大臣,專門督辦新政,這新政嘛,核心就是“憲政”二字,眾所周知,憲政乃是潮流大勢,各洲各國都在辦,我大清自然也不例外,而且不但要辦,還要辦好。朝廷三令五申,百姓齊聲呼籲,這才有了資政院和責任內閣,不光中央要辦,各省更要辦,這樣才是名副其實的憲政,就那東三省來說吧,才剛剛成立幾年,就走在了各省的前頭,新官制落實的最好,而兩江是全國的財賦重地,洋洋灑灑幾千萬人口,更不能落後啊。”
說到這,葉開頓了一下,掃視眾人,冷聲道:“我聽說前任總督張人駿,帶頭抵制新政,藐視立法,侵奪諮議局許可權,被資政院彈劾,繼而革職,謇公,不知是不是這回事啊?”
張謇點了點頭,其餘人自然心知肚明,當時正值國會請願運動,張人駿這時和諮議局鬧掰,等於撞到了槍口上,被奕…劻下令查辦,這件事,在江寧城內傳的沸沸揚揚。
“如此冥頑不化,革職也在情理當中。”
葉開猛拍桌子,眾人皆是一驚。
“我到兩江來,就是要揪出張人駿之流,誰敢違抗新政落實,本督一概查辦!”
福順最先坐不住,雷震春,張勳也接著皺起了眉頭,這些人最恨的就是新政中的那個“新”字,一旦“新”起來,那“舊”的東西不就沒了,自己手裡的權力不就要被“革新”了,如此一來,官當著還有什麼意思。
當然,他們還沒有膽子和葉開公然唱反調,新政是上下共識,即便反對,嘴上也不能說出來。
“本督在南下的路上就想明白了,民以官為天,官以民為本,官是重中之重,所以這第一步就要落實新官制,官有好多種,立法官,司法官,執法官,文官,武官,執法的就不要去管立法,立法的就不要摻和司法,當兵的要是管政務,多半是管不好的,當權的要是管判案,多半也是管不好的,各司其職,才是新官制的精髓。”
葉開把目光轉向左側的那三位,聲音不高不低的說道。
“福將軍,雷提督,張提督,你們說是不是額?”
“這。。。”
坐下三人同時語塞,眼觀鼻,鼻觀心,硬是說不出話來。
(凌晨四點,忽然失眠了。)(未完待續。)
第三百章 就是要動你的乳酪
(第一更)
良久,三人都沒有回話,他們非常清楚,新總督明擺著就是衝著他們來的,答是或者否,都對自己有害無益,稍不留神還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