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71部分

如今,起碼有超過十家大型影樓進駐‘鏡湖景區’,每天都可以為數百名遊客拍攝各種檔次的寫真套餐,至於一些小型的個人工作室更是不計其數。

不少攝影愛好者來到銀杏村旅遊之後,就捨不得離開,索性在這裡開了一個小小的工作室,既可以享受銀杏村的美景和悠閒生活,又能夠維持生計,一舉兩得。

其實,在銀杏村、銀杏新區,類似的文藝工作者數量並不少,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滿足個人愛好的同時,維持生計,為鏡湖地區平添了濃濃的人文氣息。

對此,鏡湖公司和銀杏村村委會為這些文藝工作者提供了許多便利,比如提供租金低廉的工作室、免費提供創作場地、把文藝工作者的表演納入鏡湖景區的統一規劃之中,讓許多有才華的年輕人沒有後顧之憂,能夠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在創作之中。

蕭風深知,‘鏡湖景區’的底蘊太薄,總是要想盡各種辦法,增加各種吸引遊客的元素,更濃郁的人文氛圍也是重要的措施之一。

比如,不少年輕遊客白天遊玩景區之後,晚上自然要找個喝酒、觀賞表演的酒吧,沒有兩把刷子怎麼能夠吸引到遊客呢?

因此,類似個人攝影工作室、地下樂隊、素描高手等等新生事物,在‘鏡湖景區’有不少,很是讓許多遊客喜歡。

蕭風在網路上走紅之後,他和徐夢瑤的婚紗照也被更多的網友、粉絲所瞭解,不少即將結婚的新人紛紛選定‘銀杏村’作為婚紗照的拍攝地點。

據不完全統計。在2011年應該會有不少於2000對新人在‘銀杏村’拍攝婚紗照,這裡已經成為了姚州乃至滇南最大的戶外婚紗攝影基地!僅此一項,就創造了一個營業收入近千萬的市場,讓影樓的老闆們樂得合不攏嘴。

無論是在銀杏葉兒黃的秋季、山花浪漫的夏季、萬物萌發的春季和銀裝素裹的冬季。銀杏村都能夠呈現出不同的美麗,深受遊客和攝影愛好者的喜歡。

攝影產業的快速發展,只不過是‘鏡湖集團’崛起過程之中的一個方面;其實,但凡和‘鏡湖體系’相關的產業,在這三年時間裡都呈現了令人乍舌的發展速度。

‘鏡湖集團’就如同是一個巨大的磁鐵。吸引著周邊眾多的產業在‘銀杏新區’聚集,這種現象被經濟界稱為‘銀杏奇蹟’。

拋開‘鏡湖集團’的核心業務不談,因為‘鏡湖景區’而發展起來的餐飲、住宿、服務業以及各種農產品加工業蓬勃發展,在進一步增加鏡湖區域GDP的同時,也讓‘銀杏新區’擁有了更活躍的生命力。

在‘鏡湖景區’沒有開發之前,銀杏村也就擁有一千出頭的村民,相隔不遠的玉集鎮常住居民也沒有超過四千,玉集鎮的其他居民都散落在群山之間,不少村寨的人口也不過百八十人罷了。

隨著‘鏡湖景區’的正式開放和‘銀杏新區’的落成,這裡成為了滇西北的副城市中心。大量的人口遷徙而來。

‘銀杏新區’管委會、工委、各個政府職能部門、學校、醫院等等單位陸續搬遷至此,使得‘銀杏新區’的生活功能、社會功能和姚州並不差到哪裡去。

緊接著,圍繞著‘鏡湖集團’而衍生的各個行業也是蓬勃發展,大量的資金、人員湧湧而至,呈現了一派繁華的景象。

如今,‘鏡湖新區’的常住人口已經超過了5萬人,並且這一數字還在快速增長之中,有望在2012年底之前達到10萬,初具規模!

根據財經媒體、調查機構的各種資料顯示,在未來‘銀杏新區’將會成為一個GDP超過500億。擁有發達綠色農業產業和旅遊服務業的滇南經濟中心,其影響力將會擴散到整個滇西北乃至中南半島。

不知不覺之中,蕭風一手開創的事業,正在給越來越多的人們帶來更多積極的變化。這是當初的蕭風所料不及的。

…… ……

‘銀杏新區’的蓬勃發展並沒有影響到一江之隔的銀杏村,這裡依舊保持著安靜閒適,頂多就是遊客多一點罷了。

隨著立冬的來臨,銀杏村一年一度的臘肉、火腿製作熱潮開始掀起,這也成為了這個初冬季節銀杏村最亮眼的一道風景線。

在過去,因為村民們生活大多都徘徊在溫飽線上下。唯有蕭家等少數家庭能夠在初冬季節制作大量的火腿和臘肉,普通村民家裡也就弄上一兩隻火腿、幾十斤臘肉也就算應付過去了。

但是,隨著村民收入的不斷暴漲,如今的銀杏村民不差錢,自然對製作各種肉製品充滿了更多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