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部分

中。吃飯時忌讓飯粒掉落地上,如不慎掉落地上,要拾起放在自己近前的“飯布”上。吃飯時忌擤鼻涕、吐痰、放屁。否則,會被認為是失禮。這些禁忌,其他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中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

滿族人禁忌殺狗,禁忌吃狗肉。去滿族家中做客,忌戴狗皮帽子。如戴著狗皮帽子,必須在進門前脫下夾在腋下。鄂倫春族人平時多食肉,或烤或煮,均忌用刀子叉肉。到鄂倫春族人家中做客,也要注意這一點。哈薩克族禁忌用手背擦摸食物,不準亂丟食物,不準坐在裝有食物的箱子或其它用具上,絕對不準跨過吃飯用的餐巾,青年人不能當著老人的面飲酒。如果到苗族家做客,吃飯時,家長會把雞心、鴨心拈給客人。但此時禁忌客人一人獨食之,必須與在座的老人們一起分享。否則,以為你不懂禮貌,不懂事,會被人看不起的。到景頗族家中做客,景頗人喜歡上山採來闊葉供人吃喝時當碗碟。但飲食中,千萬不能把闊葉倒用。否則,會被誤以為有敵意而當成仇人的。在漢族人家中赴宴,也有許多忌諱,如言談舉止,須小心謹慎,節奏放慢,不可匆忙急躁。如在席間毛手毛腳,移轉酒樽將酒灑了,便是犯忌的。《風俗通義》雲:“坐不移樽。俗說凡宴飲者移轉樽灑,令人訟諍。”另外,座次、舉箸、飲酒,或以齒或以貴,禁忌無長幼、尊卑之序(參見本書“交際禁忌”部分)。飯菜忌食太飽,要留有餘地;席間忌脫衣、松褲帶;忌談論飯菜不好;忌站起身來夾遠處的菜;菜盤忌食空食光;忌主動要求添菜添飯;吃魚時忌主動把魚翻轉過來,俗謂“客不翻魚”;忌不道別就離席而去等等。總之,到人家家中赴宴,要尊重人家的飲食習俗,在飲食方式方面,也不能違犯人家的禁忌俗規。這方面的禁忌,晚周時期中原一帶就有了。據《禮記?曲禮》雲:“(與人共食時)毋搏飯,毋放飯,毋流歠,毋吒食,毋齧骨,毋反魚肉,毋投與狗骨,毋固獲,毋揚飯,飯黍毋以箸,毋嚃羹,毋絮羹,毋刺齒,毋歠醢。”從這一類禁忌的目的來看,一般說來都是講究衛生、講究節約、講究禮儀的。除了少數帶有神秘意味之外,大多數又是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的。而且流傳至今的這類習俗,保留、變異程度不同,因而往往還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和濃重的地方特色。

中國人是熱情好客的,他們很樂意在自己家中款待親朋友好友,尤其是來自遠方的客人。在如何待客飲食方面,也有一些禁忌,如果說上文談到的做客飲食禁忌主要的是要求客人對主人的尊重的話,那麼這裡要談的待客飲食禁忌則又主要的是要求主人對客人的熱情、坦

誠與虔誠了。漢族人講究敬賓客,在吃飯前要給客人遞上熱毛巾,請客人洗臉擦手。把客人讓到首席座位上。山東一帶,客人進門的第一頓飯忌吃水餃,因為水餃是送行的食品,俗稱“滾蛋包”,意味著客人不受歡迎。河南鄲城一帶待客忌三盤菜、八盤菜,說是“三個盤子待鱉,八個盤子待王八”。一般是菜多為好,豫北一帶有“七個碟子八個碗”的說法,表明菜餚豐盛、待客心誠。吃飯時,主人要親自給客人佈菜、敬酒。盛飯時忌勺子往外翻。一說這是犯人牢食的舀法;一說是為了避免財水外流。宴客席間主人始終陪坐,忌諱提前離席。吃飯時,忌諱將空碗空碟收走,忌諱席未散抹桌掃地,俗以為這是“趕客”的舉動。宴客時又忌茶壺、酒壺壺口向人。否則,以為會有口舌,《禮記?少儀》雲:“尊壺者面其鼻。鼻者,柄也。口柄前後相對;柄之所向,主施惠,為尊;口之所內,主受惠,為卑,不以口向人,實為敬客之意也(參見《無何集》第353頁)。”河南一帶,宴客忌問客人“吃醋不吃醋”,因諱“醋”字,要稱醋為“忌諱”;酒席上,蓮菜盤忌放首席前,要放遠離客人的“席口”處。因蓮菜俗稱“眼子菜”。若放客前,恐有“捉眼子”之嫌,“捉眼子”含貶意,是一種汙辱人的俗語。家中來客,打荷包蛋時,忌打兩個雞蛋,恐犯“二蛋”的忌諱,“二蛋”俗謂“傻瓜”之意,一般都是打四五個雞蛋,才顯得熱情。招待客人吃水果時,忌諱兩人分吃一個梨,諱避“分離(梨)”二字。其他民族中也有這類待客飲食習俗。其禁忌事項或略有差異,然敬客之心大體如此(參見本書“交際禁忌”部分)。

飲食方式方面的禁忌不惟對外客如此,對內,對家中人,對親友也是一樣的。而且從這類飲食禁忌的形式上看,主要的還是基於當地人自家日常飲食習俗之上的。外客來到此地,也不過是順從當地的慣習而已。

在日常飲食方式方面,民間也有一些禁忌俗,比如,大多數人們習慣於在自己家中吃飯,他們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