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注,筆力強勁,在當時與阮禹齊名。陳琳寫出了不少公文名篇,代表作有《為袁紹檄豫州文》。曹丕在《典論?論文》中稱陳琳和阮瑀〃章表書記,今之雋也〃。又說:〃孔璋章表殊健〃(《又與吳質書》)。對陳琳在章表書檄寫作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劉勰也不吝給予肯定:《文心雕龍?才略》篇說陳琳〃符檄擅聲〃;《文心雕龍?檄移》篇又說〃陳琳之檄豫州,壯有骨鯁〃;《文心雕龍?章表》篇再說〃琳、瑀章表,有譽當時;孔璋稱健,則其標也〃。讚美、喜愛之情溢於言表。
陳琳亦長於寫詩,其詩僅存四首,代表作為《飲馬長城窟行》,描寫繁重的勞役給廣大人民帶來的苦難,表達了詩人對人民的同情,頗具現實意義。全篇以對話形式寫成,樂府民歌的影響較濃厚,是最早的文人擬作樂府詩作品之一,詩風樸實、生動,富有民歌特色,不僅為後世詩評家所稱道,而且對魏晉六朝的詩歌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因此,〃筆桿子〃既是陳琳鮮明的專業形象,也是陳琳的職業定位。
三易其主
漢末魏晉時代,既是〃文學的自覺時代〃(魯迅語),又是中國古代文人作家的人格悲劇時代。門閥士族制度盛行,文人走上仕途必須依附一定的政治勢力、集團。由於朝廷更迭頻繁,權臣像走馬燈似的換來換去,所以無論世族、新貴,皆以保家全身為念。〃士大夫攀龍附鳳者,皆望有尺寸之功〃(《資治通鑑》卷一百四十五))。文人作家想在政治上有所建樹,不得不依附於權貴。他們一方面熱切追逐榮名,嚮往仕進,同時又慨嘆世事叵測,仕途多艱。陳琳也是如此。他在漢魏間動亂時世中三易其主,一方面表現了他對功名的熱衷,另一方面也是出於保家全身的考慮和需要。
。←蟲工←木橋 書←吧←
第6節:陳琳的秘書經歷(2)
陳琳入仕之初,正是東漢統治日趨黑暗的年代,宦官專政愈演愈烈。大將軍何進想誅滅宦官,但何太后不同意,何進也就不敢違背太后意旨。袁紹向何進獻策說:〃可以調集四方猛將豪傑,領兵開往京城,對太后進行兵諫。〃何進覺得這個主意不錯,於是下令召地方諸侯董卓帶領軍隊到京。在何進決定調董卓領兵入京時,陳琳曾經提醒他說:〃大兵一到,強者稱雄,這樣做是倒拿干戈,授柄於人,不但不能達到目的,恐怕還會引起混亂!〃何進不聽,終遭董卓之亂。
陳琳依附於袁紹後,袁紹的勢力一天天強大起來。謀士沮授當年勸袁紹迎奉漢帝,袁紹不予採納;當曹操後發制人,挾天子以令諸侯,袁紹又老大不高興,在致曹操的信中,態度強蠻地要求曹操把皇帝送到鄴城來。曹操拒絕了,自此,兩人正式交惡。雖然曹操憚於袁紹的勢力,曾做過一些妥協,如將高於自己的〃大將軍〃職位讓給袁紹,袁紹仍憤憤不平。為了實現獨霸天下的野心,袁紹決定首先消滅曹操。
為了師出有名,袁紹命令陳琳起草了一篇討伐曹操的檄文,即歷史上著名的《為袁紹檄豫州文》。陳琳盡展鋪張揚厲之能事,用尖酸刻薄的詞句,不僅歷數曹操專橫跋扈、貪殘肆虐的罪狀,把曹操寫得一無是處,而且連曹操的祖宗三代也被罵遍。文章最後號召〃幽並青冀,四州並進〃,〃舉武揚威,並匡社稷:則非常之功,於是乎著〃。並以五千戶侯、錢五千萬收買曹操的首級。該文筆鋒犀利,文詞流暢,具有很強的鼓動性。
這篇文字雖有橫掃千軍之勢,可官渡一戰,曹操卻以弱勝強,大敗袁紹,陳琳也在兵敗中被俘。他想起自己寫過討伐檄文得罪了曹操,這次被俘決無生還的希望。然而,曹操很大度,並沒有要殺他的意思,只是問他說:〃你從前為袁紹寫檄文,罵我一個人就可以了,為什麼要罵到我的祖宗三代?〃
陳琳連忙謝罪:〃矢在弦上,不得不發。〃意思是說:當初寫檄文是袁紹讓我寫的,這就好比搭在弦上的箭,不得不放一樣,是身不由已的事啊!
聽了陳琳的解釋,曹操放聲大笑起來,從此再也不提這件事了。後來,人們用來比喻事情到了不得不做的時候,便常用〃箭在弦上〃或〃箭在弦上,不得不發〃這個成語。
曹操愛惜陳琳的文才,對他不僅不治罪,還照樣任用他,委任他為司空軍謀祭酒,管記室,其軍政章奏、檄文多出自陳琳的筆下。
文能治病的科學依據
陳琳寫的章表書記,文筆氣勢剛健,踔厲風發,搖人心旌,具有振聾發聵的力量,確實寫得好。更讓人稱奇的是,陳琳起草的公文,居然還有療治曹操頭痛病的奇效。《三國志?魏書?王粲傳》注引《典略》,就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