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理解張老的感嘆,但是那些經驗豐富的收藏家們,卻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要知道,歷代佛像,多以銅鎏金、石雕、木雕為主,玉質的比較少見。而且,是在明清時候才流行起來,都是些小佩件之類的俗品。
但是像白玉金頂持珠玉佛這樣大件,而且年代久遠的珍品,確實是極為少見。也難怪,才登場就引出了大家的熱烈反響。
第63章 白玉金頂持珠玉佛(2)
“在漢代以前,高古玉器盛行一時。但是,東漢末年以來,三國更迭、魏晉動盪,連年征戰頻繁,玉器雕刻因而衰退。到了唐代以後,社會與文化藝術的風氣,已轉變為金銀器、唐三彩、石雕之類的東西。”
張老侃侃而談,交代了歷史背景,有些噓唏道:“宋代以後,更加不用多說了,基本上就是瓷器的天下。一直到了明清兩代,社會富足,又出了個陸子岡,玉雕的萎靡之風,才總算重新振奮起來。”
眾人紛紛點頭,陸子岡誰不知道,堪稱是玉雕界的祖師爺。就算王觀這種,對於古玉瞭解不多的人,也知道大名鼎鼎的子岡玉、子岡牌。
當然,所謂的衰落期,只是相對來說,並不代表,那個時候,沒有好的玉雕作品。
好比這個白玉金頂持珠玉佛,已經可以肯定,那是千年以前的東西。至於是宋代,還是唐代的玉雕,或者其他年代的東西,就要看張老怎麼說了。
“其實,剛才小高已經說得十分明白了。”
仔細觀看玉佛片刻,張老輕輕笑道:“看佛像造型,體態天然舒展,具有很強的動態感。衣紋流利,下身衣褶懸搭於座前若檯布,具有唐代典型時期的時代特徵。”
一錘定音,眾人再也沒有絲毫的懷疑。
“真是好東西啊。”張老也頗有感慨道:“這麼大的極品和田玉料,卻雕刻成佛像擺件。在當時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