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卻是用玉料雕刻的。不過,佛陀頭頂的光圈,以及底座、衣飾,卻鑲嵌了金屬片。
“白玉金頂持珠玉佛!”
看到這尊玉佛,人群中有人驚歎起來:“好高,好大,至少有四五十厘米。”
“用這麼大塊的玉料雕刻擺件,實屬少見。”
“鬥寶到現在,終於有一件,讓人眼前一亮的東西了。”
眾人稱讚連連,有幾個急性子,乾脆快步上前,近距離的觀看起來。在一連讚歎聲中,王觀無意之中看到,坐在附近的方明升,臉上掠過一抹得意之色。
當下,王觀猜測,這尊玉佛,可能是方明升的藏品。
忽然,旁邊的俞飛白驚歎道:“光澤溫潤,通體無雜質,竟然是極品和田玉。”
“這麼遠,你也能看得出來?”王觀一怔,有幾分驚訝。
“那是當然。”
俞飛白輕笑道:“要說瓷器,我可能不如你。但是玉石,你肯定不如我。各種新玉古玉,和玉岫玉獨玉等等,我從小玩到大,絕對不可能看錯。”
“哦。”
想到懸掛俞飛白車中的和田籽玉吊件,王觀也有幾分瞭然,再次感覺俞飛白的喜好真是與一般的公子哥兒不同。
要知道,什麼二代之類的,在大家的印象之中,為了尋找刺激,不是玩車,就是玩命。玩收藏的,應該算是比較另類的吧。當然,這種玩,是肯下功夫,認真研究的玩,不是看到誰家有什麼好東西,就巧取豪奪的佔為己有。
至少,在俞飛白身上,除了有點兒花心好色之外,王觀沒有感覺到其他紈絝毛病。
就在這時,高德全也輕聲感嘆道:“好東西啊,和田玉本來就珍貴,無論古今,很少人捨得用這麼大塊料來雕刻擺件的。”
與此同時,在座的有人高聲問道:“這尊玉佛,是新的老的?”
“老的。”
在前面觀賞的人,回頭答道:“而且晶瑩如雪,通體透白,好像凝脂一般,是真正極品的和田玉料。玉質堅硬,表面微微受沁,略顯微黃。”
“什麼,沁色微黃,難道是千年白玉變秋葵?”頓時有人驚歎起來,這下子許多人都坐不住了,紛紛起身,上前圍觀。…;
當然,就算圍觀,大家也講究秩序,稍微靠近而已,在一定的距離,仔細打量。
忽然,有人請求道:“老陳,給講一下。”
“好……”
老陳,就是站在玉佛旁邊,最近距離觀察的鑑賞家。只見他在拿著放大鏡,仔細的觀察玉佛身體的各個部位,然後慢聲解說道:“這尊佛像是由玉料和銅器相嵌而成。佛像的頭光、佛體身上的裙飾都是銅質金屬。”
“你們看這光圈,輻射線紋流暢,銅質裙飾與玉器渾然如一體,可見工藝的高超絕妙。不過,我看這些銅片很新,可能是後新增上去的。”
顯然,老陳的鑑賞能力也比較高,一番解說下來,引得旁邊眾人點頭不已。
“從佛像的衣飾,以及裸/露上身的造型來看,這應該是一尊菩薩!”
這時,有人補充起來,遲疑道:“從白玉受沁的情況來看,玉佛應該有一千多年曆史了,應該屬於北宋時代的東西。”
“不對,宋代的佛像的雕刻作品,不是這樣的風格。”有人辯駁起來。旁邊的人一看,知道這人對於宋代東西很有研究,他的話應該可信。
“不是宋代,難道是隋唐五代的不成?”有人質問道。
“沒錯,就是唐代的。”
忽然,高德全帶著王觀與俞飛白走了過來。高德全仔細打量玉佛片刻,肯定說道:“你們細看,佛像的臉相圓潤飽滿,大耳下垂,神采穩重而又不失慈祥。身體的比例勻稱,結構合理,體態豐腴,豐滿……”
高德全仔細評點下來,十分自通道:“這樣的造型,這樣的特點,完全具備了唐代佛像的風格特徵。”
聽起來很有道理,不過也有人依然表示懷疑。一時之間,眾人沉吟思索,一會兒之後,有人乾脆問道:“張老,你怎麼看。”
“你們擋著,我怎麼看。”張老不客氣道。
頓時,眾人紛紛散開,讓出一條通道來。
張老儘管已經滿頭華髮,但是身體卻十分硬朗,挺胸闊步,三兩步就走到了展臺之上,輕輕伸手觸控玉佛,頗有感嘆道:“且不說玉料的珍稀,以及工藝的絕妙,單論這玉質佛像,也算是比較鳳毛麟角了。”
類似王觀這樣的年輕人,才接觸古玩不久,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