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部分

送量增加兩倍;中央在西部地區水利基礎設施總投入達1270億元,共解決9437萬人飲水問題;天然林保護、京津風沙源治理、三峽庫區國土整治及水汙染治理、江河源頭生態保護等重點工程全面展開。十年間,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得到迅速發展,生態環境不斷改善。

西部大開發的成就,匯聚在一組組資料中,更凝結在西部人的生活與情感中。任何資料都代替不了西部人的切實感受。談到西部人的變化,甘肅省社會科學院院長範鵬用感性的語言概括出四個變與不變:“忠誠老實的品格沒有變,但做老實人的觀念變了;豪放大度的性格沒有變,但人際交往的方式變了;艱苦奮鬥的精神沒有變,但開拓奮進的行為方式變了;自然簡樸的生活態度沒有變,但生活方式特別是生活質量變了。”《西部大開發十週年來自社科界的解讀》,童力,王鵬權,《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8月10日。

西部大開發十年之後,人們一致的感嘆是:在那遙遠的地方,閃爍著成就的輝煌!這十年中,西部大開發經歷了兩個主要階段,第一階段從2000年到2004年,主要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第二階段從2005年到2009年,以培育、扶持西部特色產業和縮小東西部經濟差距為重點。

2009年10月,在第十屆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強調,中國將把全面提高西部地區開發開放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戰略地位,努力把西部地區建設成為現代產業發展的重要集聚區域、統籌城鄉改革發展的示範區域、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區域,加快構建具有全域性和戰略意義的新的經濟增長極。

西部大開發十年,其戰略效果已經初見成效,各項工作都取得進展,西部地區的經濟、社會正逐步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但是西部開發任務依然艱鉅,許多老問題和老困難依舊存在,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就是東西部地區差距還在繼續擴大。在西部大開發的十年裡,西部發展加快,而東部發展更快。統計資料顯示,1999年東部地區人均GDP為10732元人民幣,西部地區為4302元;而到了2005年,東部地區人均GDP為22200元,西部地區為8970元。6年間,東西部人均GDP差距由6430元擴大到13230元,增加了1倍多。在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東部地區是西部地區的1。5倍。東西部地區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差距明顯,西部地區參加社會保險、養老保險人數覆蓋率不到5%,僅為東部的十分之一。

在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過程中,從總體上來看,以“西氣東輸”、“西電東送”等為標誌的西部大開發工程事實上均為全國性的工程,旨在解決全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問題,而不是單純的“西部開發”行為。在西部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投資所帶動的鋼鐵、水泥等原材料工業的發展,絕大多數利益也流向了東、中部地區。在2000—2002年間,國家投入西部的國債資金為1600億元,但這些投資有50%透過在東部、中部採購裝置和材料來實現。西部地區仍然只是簡單的能源“輸、送”,自我積累、自我發展能力依舊薄弱。

在進一步推進西部大開發過程中還面臨許多矛盾和問題。基礎設施落後仍然是制約西部地區發展的薄弱環節;生態環境區域性有所改善、總體惡化的趨勢尚未扭轉;水資源短缺矛盾突出;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嚴重滯後;人才不足、流失嚴重,軟環境有待改善;城鎮化滯後,城鄉二元結構明顯;地方財力薄弱,公共服務能力低;重複性、盲目建設等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

西部大開發要“建設一個經濟繁榮、社會進步、生活安定、民族團結、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的現代化新西部”,無疑還有許多工作要做。一些專家建議,未來一段時期內(2010—2020年),西部大開發應該以人的全面發展和經濟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為重點,“在整體佈局上應當重點突破;在資源基礎上實現產業結構升級;在資源開發上要顧全地方利益;要實現綜合扶貧和持續扶貧;要在環境保護、人口流動、增加農民工收入上有大的突破;要培育新的增長機制帶動區域經濟增長”《西部大開發十週年來自社科界的解讀》,童力,王鵬權,《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8月10日

第一部分 第67節:制衡(9)

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西部大開發五十年長期規劃可劃分為三個階段。其中,21世紀前十年為奠定基礎和戰略起步階段。改革開放後,東部地區用了二十多年的時間才有了繁榮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