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而自善,不學而自明,所以為天下至尊也。"順治聽了這話,更如醍醐灌頂一般,神情大悅,回身向長平公主的墳冢合十揖拜,嘆道:"朕少時與慧清禪師答對,每有感悟,奈何年幼識淺,不能領會。此後每每來至庵堂寺院,見僧家窗明几淨,輒低迴不能去;若如此荒涼冷落,則又憫然若失,幾欲淚下。今聽大師之言,方知朕前身乃為僧人,誠不謬也。"建寧卻不以為然,因問道:"大師說的什麼金輪王轉世,又是什麼天然種姓,是什麼意思呢?我知道唐朝有個玄奘和尚去過什麼天竺國取經,見過什麼金輪法王,可是皇帝哥哥是大清皇帝,又怎麼會是金輪王轉世呢?"玉林秀道:"金輪王有多個化身,無遠弗屆,只要與佛有緣,並不在於西域中土,故而唐僧可往天竺國取經,金輪王亦可於中土轉世,宏揚佛法,普渡眾生。公主可知佛祖釋迦牟尼得道前本是王子,為尋求眾生解脫之道方棄王位而云遊,終於菩提迦耶之菩提樹下悟道,創立佛教,其後更度化其妻子僕從一同悟道,是為最早的九比丘與比丘尼……"建寧不待大師說完,截口笑道:"難怪大和尚說皇帝哥哥是什麼金輪王轉世,原來佛陀與皇帝哥哥都是王子,難不成皇帝哥哥將來也要帶著三宮六院一同悟道出家做和尚的不成?"眾人見她說得莽撞,都又是好笑又是著急,又不便呵斥阻止,惟順治嘆道:"董鄂妃慧根深種,絕頂聰明,悟道比朕更早,又何必定要朕度化?"建寧一愣,詫異道:"皇貴妃也信佛嗎?這倒沒有聽說。"順治微微搖頭嘆道:"皇太后供奉薩滿,又認了湯若望做義父,自然不喜歡人家信佛。所以皇貴妃除了同朕在私下裡談論幾句之外,從不與人談起禪悟之理。"建寧撇嘴道:"皇貴妃當然會做人。其實佟妃的佛理也是極通的,只是皇帝哥哥不曾與她談論罷了。"玉林秀聽到佟妃的名字,忽然低頭專注地看了建寧一眼。建寧只覺那雙目中有精光『射』出,不禁一震,肅然起敬,再不敢嘻笑調侃,莊容問道:"大師,依你所言,人的生老病死都是命數使然,這樣看來,人世間豈非無可憂慮之事,亦無所謂得失禍福?那麼悟道之後,人還有沒有喜怒哀樂呢?"順治微笑:"十四妹這一問,已經靈光閃現。"玉林秀亦點頭笑道:"格格果然有夙慧。老僧反問格格一句,什麼是喜怒哀樂呢?"建寧張口欲答,卻忽然結舌,因"喜""怒""哀""樂"只是四個字,形容四種情緒,可是真要切實回答這四個字是什麼東西,卻不知從何答起。喜也罷怒也罷都是相對而言,沒有喜,何來怒,沒有哀,何來樂,這樣看來,喜怒哀樂皆屬虛妄,又何談"有""無"呢?